第54章 克星来了(1 / 2)

 近一个月时间未见,辛锐甚是思念众人,回家路长,好容易盼着念着,总算熬到北海。

这回由于身边只有许褚和诸葛兄弟二人,不太显眼,辛锐便低调进城,并未叫百姓发现。

走在城中新近拓宽的青石路上,辛锐兴致格外高,想想吕蒙父子应该到了,周瑜他们也该回来了,真想好好听周瑜讲讲袭扰曹操的经过。

辛锐这边想着心事,又发了魔怔,傻笑不已,却把诸葛亮搞得一愣一愣,想这几日在路上,辛锐对自己所言,无论政事、军事还是天下大势,皆金玉之言,发人深思,于自己大有裨益,如此神仙般的人物,自己心中楷模,怎的到了北海,却成这般模样。

见诸葛亮好奇不已,许褚在一旁撇嘴道:“莫理他,主公经常如此。”诸葛亮讪笑一声,点了点头,把注意力转向繁华的北海街道,一路看来,赞叹不已。

太守府这几日又是夜夜笙歌,捷报一封接着一封,直叫孔融乐的合不拢嘴。先是周瑜出征之后,北海城陆续来了很多流民,与其他州府驱逐流民不同,北海对老百姓最是欢迎,要田有田,要粮有粮,只要你在北海定居,就能保证你衣食无忧。

而后扩张战略亦初见成效。移民之事孙乾、糜竺居中调度,现在平原、济北等地营帐搭建已初步成型,民壮正日夜赶工,加紧筑城,太史慈与陈登合计,每地皆派遣常规军两千人,步骑各一千,共计一万人马,暂由辛霸、糜芳总领,辛霸驻平原,糜芳驻东平,其余三地各设两名千夫长共领。

之前辛锐将军民共建的新城,称作建设兵团,从百姓中选出年轻力壮者,组成民兵,称作预备役,平时筑城种田,亦参加训练,战时担任警戒和输送等任务。

再者泰山臧霸归附,一下解了泰山、琅琊一线的人员兵员不足,又得几员干将,更是喜上加喜。

最叫孔融兴奋的是前几天酿酒司第一锅新酒出炉,自从听说辛锐新设酿酒司,用前所未见之法酿造酒水时,孔融便每天遣人去西市酿酒司内打听,问何时可以出酒。当酿造总管杜大激动不已地将几坛新酒搬来太守府之时,孔融携杨彪、辛伯安直迎到大门口。

“贤侄的方子,必非凡品,我等不如打个赌?”孔融直直盯着这几坛酒,咽了咽口水道。

“你还有闲情逸致在此卖关子。”这里面杨彪最长,对酒的痴迷亦不输其他二位。

“杨兄所言甚是,快些开封尝尝才是正经。”辛伯安亦焦急道,三人整天一起饮酒座谈,早没了那些凡俗礼节,也就是在年轻人们面前装装样子,三人一起时无拘无束,倒似顽童一般。

见自己提议无效,孔融讪讪一笑,加上本身他亦是急不可耐,赶忙叫下人摆好酒盏,拍开泥封,酒香顷刻弥漫整间大堂,仨老头皆不约而同咽了口唾沫。

孔融抢先拿起竹制酒舀,笑道:“我与二位兄长把盏。”舀一下,却直接送到自己嘴里去了。

“啊呀,这酒……”孔融大叫一声,倒是吓了其余两人一跳。“入口甘醇,回味无穷,简直是琼浆玉露。”半晌才道出后半句。

二人哪能光看着,杨彪闻言夺过孔融手中酒舀,为辛伯安和自己各斟了一盏,都迫不及待地喝了起来。

“老夫在朝堂之上时,亦没少吃过御宴,说句不敬之语,皇家御酒比起这酒,与白水无异。”杨彪飘飘欲仙道。

“文举兄,亏得你还是我北海牧守,少年时尝让梨与尊长,见了好酒,却抢先自饮,啧啧,人不可貌相……”辛伯安笑话孔融道。

“伯安兄又揶揄小弟,小弟做主,今后便叫酿酒司每日送三坛酒来,哦,是四坛,倒把汉瑜兄忘了,这几日与元龙等小辈忙着筹划移民之事,却是苦了他了。”孔融转身吩咐下人道:“尔等立刻送一坛去汉瑜家中。”

四个老头中陈珪对民政工作最有建树,见自家儿子每日忙的脚不沾地,便自告奋勇去和陈登一起筹划,是以太守府近日少了一位常客。

吕蒙爷俩前日到了,太史慈接了辛锐书信,便安顿张老(老掌柜,吕蒙义父,前文有张记酒肆)去了西市酿造司,协助杜总管监造酿酒,吕蒙却被他留在中郎将府,跟在他身边,暂时用他跑跑腿,传个令。

北海城众人各按秩序,忙而不乱,就等辛锐回归,主持大局。

到太守府前下马,侍卫见是辛中郎将回来,忙上前行礼,辛锐点点头,几人将马交给侍卫,进府拜见孔太守。

孔融闻讯从后堂出来,眼神迷离,口齿含糊道:“贤侄归来,怎地不早说一声,也好出去迎你。”原来昨夜饮宴宿醉,至今还未完全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