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阅兵(2 / 2)

明末汉魂 蒂梵儿 6512 字 2019-08-02

…………

歌词搭配上意境,意境烘托士兵萧杀气息,直冲云霄的气息中又有鼓乐铿锵旋律,包括朱由检在内,瞬间就有一种灵魂之门被撞开的颤栗。

略有改动的《精忠报国》;

明代末期通俗文化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唱词基本还是遵循了用词、韵脚、内容题材、表达方式、意象选取等的要素,精忠报国的唱法还是脱离了通俗文化范畴的唱腔,但歌唱的简洁和高昂却以无与伦比的代入感直接将需要原本重视的时代风格冲击七零八落,就像两军狭路相逢,你死我活,没有前奏,刀锋入骨相对。

精通音律的大有人在,文人不少,能写诗作词的也多如牛毛,通诗词自然懂音律,可所有文臣却从来未有接触也没有听说过这种唱腔,偏偏又无法抵御唱腔中意境简单直入的冲击感、对情绪的引导。

完全就是一首最适合不过的军士、战场的曲子。

朱由检脑子轰然一响,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战场的画面立体了起来,女真骑兵奔腾冲突,明军骑兵一次次面对凶悍的对手发动长虹贯日般厮杀,犁地一样掀起血浪。血染疆场的军士、马革裹尸的将军、落日大旗、孤烟如柱。

一切都鲜活了起来。

副台的牛金星、曹化淳等人没有参战,这一刻却如若处在金戈铁马、号角连营的战场。

远处,随队列前行的孙承宗、卢象升、秦佐鸣、满贵、朱定国等人大脑中则是近一月以来战事的血腥、迭起。

孙承宗近卫首领方禁手臂在空中狠狠一个挥舞。

“特么的太深入人心,提神振气”

人群中还有北社才子彭炳,施音词曲,彭炳也是做了贡献,人感慨:“接收到信息,原本以为寨主会以出塞曲为基调,未曾料想道剑走偏锋。歌词直白,但就是这种直白却淋漓尽致宣泄出山河飘零,外敌入侵、将士血染沙场的铁幕萧杀。义之所在虽千万人而吾往”

施音也是点头;

人在翘首,很久没有看到文无忌了。

一曲《精忠报国》将气氛渲染烘托到极致的时候震撼人心画面感如山崩海啸推进而来。

首先进入的是五军营、建昌营、白杆兵三个方阵。

方阵间隔五丈,规模最大的是五军营方阵,规模八千,白杆兵方阵则只有四千多人。

日光倾泻在香河,自点将台和左右副台能清晰看到入目画面。

军旗残破,明字大旗在风中招展开来时上面的血迹清晰可见,士兵盔甲残缺,面有刀伤的士兵比比皆是。

步伐整齐,军阵似方块推进,军士目光似藏锋芒,或者说每个士兵都是刀,军阵如若一把巨刀,巨刀的外观已然破败,杀气却又让巨刀有劈山毁岳的犀利。

朱由检啊了一声,身侧响起墨言提示。

大明皇帝自点将台向前一步,在前列和点将台成一线时高呼:“击鼓其镗,阚如虎”

朱由检口中最后一个音调落下;

当前方阵五军营士兵齐唰唰扭头,视线扫视向点将台。

整齐划一动作,空气也在近万人同步动作中扭曲。

下一刻,近万人拔刀,亮起的刀锋斩断了日光,凝聚了杀气,断裂的光线下一把把军刀劈砍时刻产生的断口清晰而刺眼。

原本碎步走的队列发生了变化。

军刀在空中节奏一致挽起一片刀花,长刀后掠,属于拖刀式,正步踢开。口号声响起;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古风不失铁血,激昂中夹杂了萧杀,声音被不断拔高,直冲云霄。

左叔达长吸一口气,内息运转,声音洪钟一样传送开来。

“女真侵边,铁骑肆掠,挑婴于枪,生灵涂炭,刀锋入骨,不得不战。五军营两万军士出击,通州城外遭遇女真精锐骑兵,拔刀相见,以血见血,斩杀女真精锐骑兵数千人,收复遵化,

血战罗台,硬撼女真骑步,罗台血可飘杵。百里追击,山河动容,日日出刀,刀刀见血,这支屡屡参与血战的军队合计有一万一千三百四十人血洒沙场,六百六十人失踪,以忠魂英骨,对建贼亮刀,烦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左叔达气息充沛,声音如海潮。

澎湃的画面也一幕接一幕;

光线被长刀切开复又成一片,随即便再一次被长枪刺破;

四千多把白杆子枪尖直指云霄;

“百战碎铁衣,铁鼓声犹震,能战否”朱由检高声。

“沙场三万里,旌断冰溪戍,长城烽火起,暴骨无全躯,战,战,战”四千白杆兵随着号令双手握枪,枪杆斜上,正步踏开”

“古有背嵬军,今又白杆兵,平播、平奢、援辽,战火之地,白杆兵勇者无敌,通州对垒女真精锐,突遵化,得宽城、杨家岭、孟子岭、千鹤翎每战士兵奋不顾身,将官以身作则,取贼首无数,七千白杆兵血染疆场,一百三十六人军士在突击中失足掉落悬崖粉身碎骨,青山处处埋忠魂”左叔达声音不断拔高,充斥朝堂文武官员、命中耳膜。

锦衣卫、东厂方阵出现时范永金身侧的鬼脚杜九龄眼神尖锐了起来。

三百多人,血迹斑斑的服饰,但刀光亮起,正步踩出,视线右扫的瞬间杜九龄感觉一把刀从方阵中延伸过来劈砍向自己。

杜九龄同时感觉到身侧范永金身体的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