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再别洛桥》(2 / 2)

华娱之神 白衣流风 0 字 2020-07-30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苏阳轻轻的朗诵出第1.2节,身后的荧幕上出现学子踏着洛桥,走向学校大门,缓缓离开的身影。这样的搭配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够感受到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

连用三个“轻轻的”,使在场的学生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像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同时透露了难舍难分的离情,给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场景再度变幻,几个学子撑着小舟在洛河中寻梦。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

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志,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

第5、6节的朗诵完毕,学子们不由得随着诗句放开想想。借用“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

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跣足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时的沉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啊!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

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涅磐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全诗一气呵成,荡气回肠,是对诗人“诗化人生”的最好的描述。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画面再度回到最初,只是远去的学子只有一人,他穿着长衫,带着老式眼镜,手中拄着一把雨伞,缓缓踏过洛桥,穿过校门,挥一挥手,身后全是灿烂的云彩。

苏阳弯腰鞠躬,台下掌声雷动。

就连坐在中间的王子和教授们,都站起身来鼓掌。

------------------------

PS:徐诗人做人不敢苟同,但写的诗本人确实很喜欢。胡适尝言:“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