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你不眼馋吗(2 / 2)

“文瑞,你怎么来了?”徐建民诧异地问道。

“眼下不是施肥季节嘛,我来指挥部领取肥料。”

“哦,你坐吧,找我有什么事?”

“徐总,我想给指挥部提个建议。”

“建议----,什么建议?说吧。”徐建民好奇地看着对方。

“为了促使各基层单位把田间管理做得更好,往后是不是应该让每次获奖的三个单位把他们的经验告诉大家,也好让其他基层单位分享他们的先进方法,这有利于提升田间管理的整体水平。”

听完杨文瑞的建议,徐建民兴致高涨地说:“文瑞,你这个建议很好啊!不愧是老中学毕业生,有没有文化就是不一样。好,从下个月开始,每个获奖单位都要做书面发言,把本单位的经验交流出来,让其他单位一起分享。”

“徐总,那我回去了。”

“再待一会儿吧,没别的事吗?”

“没有了,我就为了提个建议。”

“文瑞,你的建议很好,任何有利于工作的建议,我们都欢迎。”老徐很高兴,他站起身来,把杨文瑞送到门口。

果然,下个月评比的前三名都做了经验介绍,根据三个先进单位的经验,杨文瑞跟关成光一条条对比,他们需要找出本单位的差距。

“文瑞,咱们按照他们的做法,对以往的工作进行改进,再结合自身优势,不就能超过他们吗?”关成光道。

“道理是这样,还是先把存在的不足找出来吧。”

“第一条,咱们这里土质比较硬,每次翻土深度不够,导致水肥参入苗木根部不足,所以咱们负责的这些核桃苗木的长势,跟最好那几个单位的比起来,确实要差一些。”关成光的分析是有道理的。

“这方面原因很主要,可是要深翻土地,就需要咱们村里这些村民干活多用力气,这一点必须跟他们讲清楚。土地深翻是一方面,另外,苗木的枝叶整理我觉得也不是太及时,那些多余的枝叶吸收了本该供应正常枝干的养分,造成整体长势较差。”杨文瑞分析道。

“这两点非常关键,但咱们也有他们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病虫害防治做得比一般单位都好,在关杨村负责的这一万余亩苗木中,几乎没见到树叶生虫和菌斑现象,即使那三家获奖的单位,虽然苗木长势良好,但树叶生虫和菌斑现象并不少见。”

“嗯,田间管理主要就是做好这三方面工作,现在咱们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做得很好,只要其他两方面迎头赶上,获奖还是大有希望的。”杨文瑞也信心十足了。

及时修剪枝叶倒容易做到,只要两位组长做出安排,村民具体执行就是了。关键问题是深翻土地,这可是个累人的活,组长不带头,村民们的自觉性一般没有那么高。

关杨村负责田间管理的这片坡地,表皮土壤还算疏松,往下挖十公分就是硬地,根据获奖单位的经验,要让水肥等养分顺利到达苗木根部,翻土深度至少需要二十公分。

村民们干活,如果没有示范和领头的,他们往往是能糊弄就糊弄,杨文瑞和关成光都是关杨村人,他们对这帮老少爷们太了解了。杨文瑞是个典型的农民,对领着村民干活一点也不犯怵,关成光则不然,他从来都想干轻松活,对脏活累活历来都是躲得远远的。

“成光,咱俩分分工,我在前面带着村民翻土,并给他们做示范,你在后面检查监督,看谁做的不到位,及时指出来。”

关成光求之不得,从内心感谢老同学对他的理解,“好,我一定认真监督,这是关系到能否获奖的大事,绝不能讲情面。”

深挖二十多公分,下面又是硬土质,费的力气比以前大多了,只干了一天,村民们就感到胳膊酸痛。

第二天上午,杨文瑞照例带着七八十名村民在山坡的苗田翻土,关成光则在后面巡视监督。一位五十来岁的本家爷们转身看着他,“成光,看你这样子,像个看管犯人干活的警察,你还真拿自己当回事儿了?”

这话让关成光一怔,“怎么啦?我监督大家干活不行吗?”

“你可别装了,以为自己是谁呀?还监督,怕我们干不好,你来亲自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