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想占便宜(2 / 2)

赵律师跟老常相互看了看,“我认为还是追踪最近这笔外贸出口货款稍微容易一些,毕竟这是刚才发生的事。”

“好,赵律师具有多年的调查经验,这件事你做起来最专业,集团公司委托你来开展这项调查,需要中介公司和集团公司配合的,无论人力还是资金,你尽管提出来。我的观点是,纵然追到天涯海角,我们也会不遗余力地追回属于自己的每一分钱,哪怕其中需要付出再大的成本,公司也会在所不惜。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外人看清楚,昌达集团的便宜不是那么好占的!谁要理解成杀鸡儆猴也可以。”关云天主意已定。

在关云天的授意下,赵律师决定从帮助兴隆公司做出口的外贸公司开始调查,他向对方出示了自己的执业律师资格证书后,阐明来意,事情办得非常顺利,甚至没费多少口舌就从对方那里知道了那笔出口回款的去处。

本来嘛,老赵想要的只是个转款账号,也没有别的要求,跟外贸公司的利益没有任何冲突,只是老闵没想到,昌达集团的赵律师利用这条信息,顺藤摸瓜,不久之后就能发现那笔回款的去向。

根据得到的转款账号,赵律师请求金融系统的朋友查询,得知兴隆公司的出口回款转到了外市一家名为“宏发经贸公司”的账户,老赵带着助手和司机,驱车到四百多公里外,历时一个星期,调查清楚了这家公司的业务范围,以及跟兴隆橡胶制品公司的关系。

随后,老赵又以采购经理的身份,跟宏发经贸公司直接接触,通过了解,他知道宏发公司是兴隆公司的供货商,但每年的业务往来最多的时候也不超过贰佰万元,不过两家企业的老板脾气相近,性格类似,通过几次交往,相互竟成了好朋友。

交谈中,赵律师告诉宏发公司的肖经理,“兴隆公司对橡胶助剂的需求量并不大,肖经理如果有兴趣,我们昌达集团对橡胶助剂的需求,是兴隆公司的数倍。”

“有这样的好事,我们求之不得呀!”

“我是路过这里,顺道拜访,等我回去跟具体负责这块业务的部门打个招呼,你们就可以派业务员过去洽谈。”老赵说的昌达集团轮胎分公司,对橡胶助剂的需求确实比兴隆公司大得多。

肖经理看老赵不像个口无遮拦的人,便非常认真地说:“赵先生,今天中午我请客,将来的业务一旦做成,我们按销售收入的百分之五给你提成。”

“肖经理真是个爽快人,不过提成就算了,我为单位办事,这是我的本职工作。”

“在赵先生眼里,我们生意人是不是都很俗?在商言商,职业习惯,没有办法呀!”

“肖经理误解了,我不是那个意思,职业没有雅俗之分,干哪一行都要挣钱吃饭,我们在企业搞管理,也要讲究报酬,否则我们就得喝西北风。我的意思是,回头我帮你们说句话,业务洽谈成功与否全在你们自己。”

“那是那是,咱们不谈提成,今天中午请你吃饭,这个面子总得给吧?”

“尊敬不如从命,那就让肖经理破费了。”

午饭过程中,免不了再次谈及宏发公司跟兴隆橡胶制品公司的关系,“肖经理和兴隆公司的闵经理认识几年了?”

“接近十年,那时他的兴隆公司还不大,我的经贸公司也很小,我们是相互看着对方的企业一点点做大的。”

“怪不得你们之间感情深厚,原来是多年的至交。肖经理,你们这么好的关系,在这些年的业务往来中,有没有发生过货款拖欠之类的事?”

“做企业就跟居家过日子差不多,谁都有个周转不开的时候,要说这些年从不拖欠货款,那是不可能的,只不过就凭我跟老闵这关系,他一旦有了资金,首先想到的就是我,根本用不着催问,我从来也没因为货款问题给他打过电话。”

“这样的供需关系太少见了!肖经理的意思,兴隆橡胶制品公司现在也不拖欠你们的货款?”

“因为两家企业关系密切,我们之间的账目并不是那么清晰,不过我估计即使有欠款,最多也就是万八千块钱。”

“这跟没有欠款几乎一样。不过请肖经理放心,你们将来要是跟昌达集团形成了供需关系,我估计他们也不会有拖欠。”

兴隆公司既然不拖欠宏发经贸公司的货款,老闵把几百万出口回款转到这里,除了故意藏匿资金,还能有别的解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