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再次拉拢(1 / 2)

 一社真富有啊,光光小麦就有400多亩,可是七社呢?

整个七社,水田和旱地加起来,也才564亩,这个差距也太大了吧?

哎,这就是穷社和富社的差距。

麻的,一社有226户社员,水田和旱田加起来1400亩呢,关键是产量高,收获的粮食就多了,所以,日子越过越好,积累越来越多,积累越来越多,日子就越多越好。

麻的,一社的日子,是良性循环,一个工分,2毛钱,而且还越来越高;可是,七社呢,恶性循环,日子越来越差,工分越来越不值钱。

哎,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羡慕的看着他们。

蔡荣进和陈华明都来了,种小麦,是一社的大事情,社里的主要劳动力都要出动,这个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人。

一社的老乡,那个气色,面红肉多,喜气洋洋的神情,再看看七社的老乡,面黄肌瘦,垂头丧气的表情。

哎,就明白两个社的老乡,在生活上的差距了。

不过,一社的生活再好,也是种田的命,所以,轮到种田的时候,一社的老乡,也是要拼命才行。

1400斤亩田地啊,那么多,一社的老乡,一直忙啊,忙啊,七社的老乡都开始收工了,可是一社的老乡还在拼命了。

前段时间,一社的老乡拼命把油菜给种完了,可是,轮到小麦的时候,时间不够了,所以才找七社的老乡借牛。

400多亩,按照一头牛一天犁田2亩田的标准,一社只有36头水田,一天只有72亩田地,那至少6天时间把?

那只是犁田,还有平田呢,还有撒种子呢,还有浇水呢?

不过,一社的田地就是见鬼,好像不用浇水,因为糯米土的水分高,到了夜里,自动返潮,泥土里面的水土,自动补充给小麦。

麻的,田地都是这么欺负人,有什么办法呢?

蔡荣进看着一边晒太阳的周大毅,悄悄的说道:“老陈,怎么样了?能把周大毅给弄到我们社里来吗?”

“是啊,陈老七,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要说放牛的话,周家的呆子,绝对一人顶的上七八个。”蔡泽阳也笑呵呵:“我们一社的短板就是耕牛太少,农忙的时候来不及,要是周家的呆子来了,补上这个短板,我们一社的日子就好过了。”

陈华明在陈家排行老七,和他关系不错的人,都喊他陈老七。

蔡泽阳虽然是蔡庄村的民兵队长,可是,他现在也是蔡庄一社的社员,一社的收入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

蔡庄的几个村干部,好几个都是出自蔡庄一社,村一号陈华生也是一社的社员,他们的口粮,都是一社负责分配的,要不然,一社的领导,也不会那么拽。

村干部的工分,是按照整个村子的平均工分来计算收入的,就是蔡庄七个生产社的平均工分来计算收入的。

村上一号,补贴的3000个工分一年;村上的会计,那是2500个工分一年;民兵队长800个工分一年;其他的干部,300个工分一年。

这个工分,是补贴的工分。

什么叫做补贴工分呢?

就是因为工作需要,耽误了生产劳动,所以补贴工分。

上面的政策虽然好,可是,村干部就算是拉屎,拉一天,谁敢扣他们工分呢?

就算是拉屎,记工分也会记上:积肥,说明他们劳动,为了田里在积累肥料,不算是拉屎,所以,工分一个不少。

村干部都是出自各个生产社,就算他们不参加劳动,生产社都是满工分的,加上大队补贴的工分,村干部的日子肯定好过不少。

要不然,也不会人人都想当干部了?

村干部工分补贴,那是村上的事情,可是,村干部的口粮,那是按照生产社来分配的,和村子没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