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隔离第二天(1 / 2)

 第一天的隔离在新鲜紧张中很快过去。

第二天的小区还是那么安静。狗不叫,人不骂,就连那不知道哪栋人家阳台上养的鸡也静悄悄的没有半点动静。

空手里有浓浓的消毒水的味道,花园平日里清晨会闹出动静的昆虫们也集体禁了声。

偶尔有孩子的哭闹声传出来,只是短促的一下,立刻就被施了魔法似的沉寂了下去。

现实世界的一切因为瘟疫而安静。网络世界因为病毒却是热闹非凡。

萧玉闲极无聊,在几个热门网站注册了账号,旋即又后悔地退了出来。

萧玉十几年前曾经与一群素未谋面的网友在论坛发帖、讨论,有争议有辩驳,那是有礼有节,有根有据,有文有才,感觉就像回到了大学时期的忧国忧民热血沸腾的青年社。

那时的论坛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的互动是那么情真意切和民政互补。党报和发行量巨大的主流报纸的编辑和资深记者经常在各大论坛里寻找观点和新闻亮点,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关注着论坛的焦点话题,择其精要在每年的两会上提交民生提案。可以说那时的论坛是真理的辩场是百姓诉苦的场地,也是忧国忧民之士集思广益脑力碰撞的聚会。

不知道是自己年纪大了,还是时代潮流不需要智慧,抑或是智能手机遍地成灾,热门网站的喧闹下是逻辑混乱、言语粗鄙、拜金成风、浅薄无知、信息失真的世界。给予萧玉的感觉似乎时光倒流几十年,回到了城市开始拓展初期的城乡结合部,满大街都是顶着杀马特造型的炫耀自己孤特独立掌握潮流的野心勃勃的乡村青年。

城市化进程空前发展,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文明的生活习惯远远滞后于城市的发展。人手一手机,人人可直播,人人都是主人,人人都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核心。

萧玉曾经为自己的时代发过声,论坛里的帖子时不时被记者引用,对城市进程中的屑末细节有过促进。后来,论坛改版,版猪易主,她也就不再理会了。

够了,人生价值有大小,以梦为马,不负时代不负青春,足够了。

阳光下的花

绽放过,

予人间以芳华

凋零在泥泞里

千马踏过

染色的浆水

宣示着

我,

依然是阳光下绽放过的花

萧玉关闭网站,大脑里有了诗的语言。

她打开业主群。平日里安静得只有广告的群今天倒是热闹的可以。

萧玉所在的城市,有着非典疫情的经验,几千年务实创新的文明习惯造就了这座城市对突发事件快速有序反应的城市管理特点。

基层的街道、居委已经第一时间调动起来,各项任务的责任人的联系方式通过物业在群里进行了通知。党员突击队也组织起来了。物资供应、快递接受、独居老人的照顾、检疫进度的通报,等等等等,一切的事情都有条不紊地进行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