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章 李五井(1 / 2)

 萧玉青春期的时候,经常会被每月一次的特殊日子所困扰。每到那个时候,母亲李伊萍就会从柜子里取出一点赤砂糖,用热热的水将糖泡化,嘱咐她趁热喝干净。

暖暖的淡淡的焦香甜味从唇齿间滑落肠胃,那温馨的感觉就像小时候肚子疼,母亲抚摸自己肚子的温柔的动作。

关于赤砂糖,母亲曾经讲过一个民间故事。

很多年前,有位名叫李五的商人。李五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找到了提炼赤砂糖的工艺,从此以贩卖取名为凤池糖的赤砂糖为主业。

有一年,宁城某地闹瘟疫,民间传说服饮凤池糖水可治病。李五得之消息,他找到一处泉水最多又交通方便的水井,每日倒糖于井中,到处张贴布告,让民众过来自行汲取。没多久,瘟疫得到控制。当地民众就将此井称为“李五井”。

深夜的航班比预计抵达的时间要晚。萧玉到达宁城时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两点。

猫在机场冰冷的金属椅上,萧玉有点走神。

李五井就在宁城的某地,展会任务结束后,有没有可能去参观参观呢?

“去了吗?”张月问。

“得一个想字。”萧玉想起当年宁城的交通直摇头。

宁城那些年到处在拆迁在修路,从机场到展会,不多的距离,从不晕车的萧玉活活颠出了当年自驾去珠峰大本营的感觉。出租车司机在被拆得破破烂烂的小街小巷里穿行,两侧的景象有如战争大片里被毁坏的城市。有那么一瞬间,萧玉是害怕的——那年头人贩子不少,这万一是辆黑车可怎么好?

好在她的担心是多余的。等她头晕脑胀在展会所在地的外围下车的时候,中年司机一边找钱,一边说:“你这个小娘也太紧张了些。”

萧玉自己也笑了。这宁城人说话就是怪趣,姑娘成小娘了。目的地到了,她有了喘口气的理由。

这座当年经济远超省会的港口城市与萧玉所在南面沿海城市一样,来往的人群脚步匆忙,面色欢快,很有点儿时童谣里小蜜蜂的模样。

“青青的叶儿红红的花,小蝴蝶贪玩耍。不爱劳动不学习,我们大家不学她。要学喜鹊造新房,要学蜜蜂采蜜糖,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

不同年代的文化取向造就不同的社会氛围。在忙碌的劳动中能够富裕起来,个体家庭与社会同步富裕起来,这就是萧玉这代人共同的目标。

那时候的忙碌是真心的喜悦是主动的选择,与当下鸭梨山大的被动紧张、高房价高物价下的无奈努力性质完全两样。

一个为基本生存而努力,一个为更优质的生活而奔波。

萧玉喜欢周围脚步匆匆,着装规整,因为搭配经验不足乡土气息浓郁的人群。她喜欢他们脸上洋溢的活力和精明,也喜欢他们交谈时的野心勃勃和充满斗志的样子。没有牢骚满腹,没有无聊寂寞,只有目标明确的心无旁骛的努力。这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也是人生青春该有的模样。而她,有着同样的模样,所以她喜欢。

萧玉办理完入场手续,站在入口处,眼珠子四处转悠——如何像地下工作者那样秘密行动,不露声色的将行李箱里的资料发放到展会上的人流手中呢?即不要显得自己租不起展位的寒酸,也不要中气十足,让人误解为骗子公司。如何完成,这是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