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借桥过河(1 / 2)

 众所周知,体制内各部门各单位各系统每年的招聘工作有固定的指标和具体的标准。这些指标和标准是如何确定如何形成的,系统内有固定的模式和程序,对外也是公开透明的,只要找对信息渠道,有心留意,到处打听,普通老百姓也会事先知晓。

不过,也有些不为外人所知的冷门机会,圈内的有心人会留意和利用,圈外的眼睛就是一片漆黑,只是各种猜测而已,总酸溜溜地觉着是别人走了什么路子。

所谓冷门的机会,不是在用人单位,而是在办理人事调动手续的人事局。

各用人单位自有其独立的人事部门,有申请权、考核权和确认权,只是没有人事调动的最终办理权。这个权力,集中在人事局。

用人单位选拔、考查、决定录用,人事局出具调令,对方单位出具同意放人的证明,然后又是人事局的报到通知,最后才是用人单位的接收。这个过程环节众多,耗时漫长,几个月算是高效,几年时间也是正常。

应届毕业生的接收和派遣工作虽然没有这么繁琐,办理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意外,导致原本计划好的岗位无人到位,比如家庭背景雄厚的学生突然放弃了当时的选择,去了另外的地方,比如答应就业的学生突然改主意去读研,这都会打乱人事局的正常工作节奏,出现用人指标富裕。

一个萝卜一个坑,好好的计划被打乱,用人单位的用人指标也是经过严格计算,人不到位,组织交办的年度工作任务就完不成。完不成,有理由,而且理直气壮,锅一甩,人事局等着背吧。

所以,有心有经验的人就会利用这种冷门机会,自己给自己创造就业机会。

小吴就是受人指点,在人事局蹲守,以临时工的身份为工作人员端茶递水,伺机而动。

她嘴甜人靓,手脚勤快,大家见她都愿意多说几句,最后让她等到了这个遭人放弃的档案管理员的工作的。

“听说她正在参加自学考试,想换个部门。”陈安貌似不经意的说。

“真的?”小白对陈安的话有了点兴趣。

“我听说我们下面单位的宣传部不是正在调人吗,你父母刚好有办法。那工作活泼有趣,又专业对口,怎么样,帮帮小吴?”陈安语含深意。

“倒是个好主意。她得先同意才行。”

“我帮你打听过了,小吴也在托人帮她介绍对象呢。听条件,好像就是为你量身定制的。她羽毛球可不是吹的,我帮你约?万一这要成了,机关羽坛不是又添一对情侣佳话?”

体制内的感情有其特有的程序和设计,中规中矩,是社会绝大多数人的模版。

人事部门选拔的外在条件摆在那里,谁见过体制内有歪瓜裂枣的公务人员?

绝色不好说,端庄典雅的大气和美丽,端正稳重的阳刚和帅气,体制内排第二,没有哪个角落胆敢站在第一。

所以这圈子内的感情,外貌协会也就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倒是兴趣相投,志向一致最为要紧。

当然,时光如刀,削去表面的外壳,里面包裹的是啥玩意,那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世界很大,每个人能走近的地方极少;城市很大,真正属于个人的空间极其有限。不是吗,地球人口巨量,又能认识几个?

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小白像绝大多数正常成长的年轻人一样,在他看来,手头的东西要抓住,身边的机会最宝贵。

……

……

作者按:此处省略文字若干,至于陈安如何巧借小白之桥,布下天罗地网,追捕萧玉。版权保护,读者自行脑补。

陈安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那个乐,犹如麻花辫已在怀,副处长任命书已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