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中,秦国两万大军在邓羌的带领下下,大举进攻潼关。司州刘义之一面派兵抵抗,一面快马向大司马桓温求援。刘义之的奏报中,表示兵力紧缺,无力在抗击秦国的同时,守住兖州的大片区域,请大司马早派援军接手兖州云云。
接到奏报的桓温破口大骂。这苻坚早不出兵,晚不出兵,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出兵。本来想让刘义之兄弟出兵与袁真厮杀的,这么一来,倒让刘义之有借口拒绝了。什么让桓温接手兖州,不过是刘义之推辞的话罢了,自北伐溃败之后,桓温手里兵力稀缺,根本就没有能力顾及遥远的兖州。
“此事怕是有诈啊!”王珣皱着眉头对桓温道,“刘义之占据了潼关,直接威胁着关中,秦国必然在潼关附近布置重兵防守。要攻击潼关,什么时候都可以。只是现在是腊月,一年最冷的时候,手里拿着兵器只怕都伸不出去,秦主怎么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攻击潼关?”
郗超也道:“元琳说得不错。刘义之数万兵马,在淮北还有刘牢之的数千兵马,都是百战之余的精兵。这么多人守护坚固的潼关,怎么可能一被攻击就‘摇摇欲坠’?这刘义之怕是故意如此说,潼关必然没有他说的那般危急。”
桓温也觉得满腹疑窦。只是没有派人实地考察,单凭臆测便断定刘义之虚报实在是难以让人信服。若在平时倒也罢了,眼下朝廷即将对豫州的袁真动手,这个时候再去激怒刘义之,万一刘义之抛弃潼关,举兵南下和袁真合流,那是会引起大乱子的。
“秦军是否攻击潼关,尚还无法判断。只是他这求援的信使就在营中,我们该如何回复才好?”桓温只觉得头大了。这刘义之还真会挑时候
郗超笑道:“不如先拖着,就说正在调派军队北上,让刘义之坚守潼关。先把豫州交接过来再说。”
王珣也道:“嘉宾说得不错!有可能刘义之料到我们会派他出兵豫州,此举只是为了坐地起价罢了。竺督护和幼度正在与刘家接洽,我们还是先等等看。”
桓温听了,稍稍放下了心事,烦躁地道:“唉,也只好如此了!”
近年来,桓温心里挂念着更进一步,却偏偏下得最大的一步棋出了岔子,这让他这段时间做很多事情都不顺利,尤其是撤换豫州刺史袁真。把袁真替换成自己的世子,不但受到袁真的阻击,朝廷内外,不管是高门士族还是民间百姓,都议论纷纷,甚至于流言四起,攻击自己和桓家人。桓温不知道这里面是不是司马氏在主导,但是他知道,司马氏和那些高门士族肯定是推波助澜了。
“还是要先集中精力对付司马氏和他们的一干拥簇者。刘义之不过是肘腋之患,只要大势已定,他也就无能为力了!”桓温打定了主意。
腊月二十四,松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