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战机(2 / 2)

刘义之松开了他的手,让斥候先下去。他慢慢冷静了下来:“这会不会是慕容恪的阴谋,让我舍弃坚固的城池,主动去攻击燕军?荥阳城内的丁程、高义,应该至少还能坚持半年,只要这么耗下去,燕军迟早要退走。”

“可若慕容恪真的不在,悦希领着万余燕军困顿在荥阳城下,那就是我们最好的破敌机会,一旦错过这个机会,恐怕我将会后悔一生!”

“灭了悦希部又能如何,燕国是大国,凭我一个人是杀不完数十万燕军的。只要我们坚持现在的作战策略,燕军早晚都要退走,何必去冒这个险?”

刘义之心中天人交战,患得患失,一直拿不定主意。

“还是先回成皋吧。让人把这些天抓来的俘虏细细地审一遍,看看燕军营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是否出动大军作战,还是要跟大家商议过后才能决定。”刘义之鬼使神差地做了这么一个决定。许是现在家大业大的缘故,刘义之已经不愿意轻易冒险了。

朝廷最新的任命已经下来了,以扬武将军沈劲为河南太守。至于刘义之嘛,都督司州军事,司州刺史,领荥阳太守。这个任命比较有说法,听说朝廷本来给刘义之定的是“都督司州军事,荥阳、河内二郡太守,行司州刺史”。不过在跟桓温商议之后,“行司州刺史”变成了“司州刺史”,代理变正任。

其实也不难理解,司州二郡现在已经被秦国和燕国包围在中间,基本上与晋国脱离了联系。这个时候让刘义之做个有实无名的“行司州刺史”,却又让沈劲任河南太守,根本就是只考虑制衡,不顾洛阳的安危。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建康朝廷里的这帮人是既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根本不把洛阳能否守住放在心上。

洛阳是桓温北伐姚襄的时候收复的,收复洛阳曾经为桓温带来巨大的政治利益。在这个时候,桓温自然不想看到洛阳失陷在燕军手中。何况桓温眼中根本瞧不上将门出身的刘义之,便是陈郡袁氏这样的高门,桓温都能放任他任豫州刺史,一个无根无底的刘义之有什么好忌惮的?更何况这洛阳在慕容恪的攻击下,能不能守住还两说呢!给了刘义之这个名义,刘义之如果再不出死力甚至投向燕国,那怎么也不是这位掌内外兵事的大司马识人不明、调度无方了。如果刘义之守不住洛阳,不管是战死还是逃回内地,这司州刺史,也就没什么意义了。江淮间挂着冀州刺史、幽州刺史和青州刺史等虚名的武将,多了去了!

“既然朝廷钦封我为司州刺史,少不得我要为朝廷守好此地!回去之后,我便召集诸将,拿个主意出来。”

刘义之决定不再纠结,而是回去找诸将商议,听听部下们的意见。不到生死关头,拿出全部的兵力来与燕军死磕,如果战胜了固然皆大欢喜,败了却会让自己痛失好局,再无翻身的机会。如此严重的后果不由得刘义之不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