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流民和隐户(一)(1 / 2)

 看刘和之现在的样子,出身不高却已经染上了一身“高门子弟”的富贵习气,想让他做点实事还真难。即便刘牢之有那个能力把他推上一地方镇,只怕是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他能把一郡郡守做好,或是在朝中任个清职官,应该是个更好的选择。

想到这里,刘牢之就有些泄气。自己小小年纪就在多地苦心孤诣地经营产业,在前线与燕军拼命厮杀,家中却有这么个人在坐享其成,这是何等的不公平!

翁龢看到刘牢之面色不豫,不知他因何生气,便岔开话题,谈到芜湖的治理上来。这两年来他在芜湖辅佐刘和之,兴水利,修道路,讲卫生,劝农桑,使得芜湖面目一新,甚至有不少外地的流民到芜湖落户。芜湖的兴旺发达,与翁龢的付出也是分不开的。

听翁龢说起治理地方,刘牢之倒是来了些精神。他在芜湖立业,可不希望让人说一句为富不仁,所以这些年他为芜湖修路建桥,出力不少。如果能把这个起家之地建设的更好,他倒不介意施与援手。

“芜湖县内,还有很多荒地未曾开垦出来,这几年县里有了盈余,何不招募百姓,把这些地开垦出来,然后分给无地的百姓?如此一来,芜湖县也可以增加不少编户齐民!”

翁龢听了,皱起了眉头,沉吟道:“那些百姓身无长物,只怕是无力开垦土地。即便是由官府开垦出来,他们也只能作为屯田户,与百姓并无益处!”

翁龢说得委婉,实则是因为刘和之在芜湖的时间已经不短,自己都不知道还能在芜湖呆多久。如果这些开垦好的土地落到了下一任县令的手里,大概率会被收归官有,至于那些来芜湖的流民,便只能被强逼成官府的屯田户。屯田户每年绝大部分的收成都会被官府收走,他们的生活条件还不如大户人家的隐户,因此翁龢说与百姓无益。

“这有什么难的,可以官督民办嘛!”刘牢之随意地道。

“官督民办?”翁龢诧异的问道,“这办法可是闻所未闻,愿闻其详!”

刘牢之道:“现在的难处是,这些流民无力承担垦荒的费用,官府开垦出来的土地又不会白白便宜了这些流民,是不是这样?”

翁龢点了点头:“确是如此!”

刘牢之道:“可以这样。官府可以先把这些荒地划分出来,分给这些流民。这些流民手里没有财力去垦荒,他们可以向刘家借贷啊!”

“由官府作保,把土地抵押,从刘家把钱贷出来,以支付垦荒的费用。不但如此,刘家还可以借贷给钱用来购买刘家的种子、耕牛和农具。利息嘛,低得很,五年两成的利如何?”

翁龢听了,大为惊讶,这可是超低的利息了,自古以来都没听说过。他看刘牢之不像是在开玩笑的样子,说道:“这样刘家岂不是要吃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