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重甲(下)(2 / 2)

李际遇闻言连忙奔跑了过去,不多时惊叹一声,连忙让士卒帮忙携带着两副铠甲跑了回来。</p>

“舜王你且看!”李际遇不由指着两副铠甲道。</p>

张顺一看那“板甲”凹陷了进去,弹丸正镶嵌在凹陷最深处,即便没有打穿,亦相去不远。</p>

再看那明甲,胸前甲片也是凹陷了一块,只是弹丸早不知崩飞到哪里去了,竟然没有射入。</p>

原来这冷锻甲片质量好、硬度高,居然抵挡住了新型火铳的射击。</p>

“那个……那个,其实这胸甲还可以继续加厚……”王徴不由低声辩解道。</p>

“不必了!”张顺摆了摆手,心理算明白这铠甲距离淘汰不远了。</p>

原来这一次试验距离为七十步,虽然两副铠甲都勉强抵挡了弹丸侵彻,但是也从侧面说明三十步以内,无论哪个都必然力不从心。</p>

“这样吧!”张顺沉吟了片刻,不由定调道,“这新式重甲便以明甲款式为主,皆用泡钉钉实。”</p>

“铁臂手、腿甲关节部位皆仿造板甲制作,务必遮挡严实了。”</p>

“甲片都给我务必千锤百炼,锻打结实了,该渗碳渗碳,该冷锻冷锻,以掷地有声为准。”</p>

“甲片制成以后,遂即抽调试验,若是能被击穿了,便以不合格论处,溯及工匠,视轻重论罪!”</p>

“前胸甲片要厚,必需达到一分,其余部位稍薄,视部位打为七厘、五厘不等。”</p>

张顺所谓“一分”、“七厘”、“五厘”皆是厚度标准,其中一分大概合后世三点二毫米,七厘合后世二点二毫米,五厘合后世一点六毫米。</p>

这个时代正常甲片厚度在一毫米左右,张顺张口就给王徴定了一个高标准,他差点都要哭了。</p>

“舜王殿下,若是如此,我恐怕这甲没有六十斤下不来!”王徴不由提醒道。</p>

“这么重吗?”张顺一愣,不由皱了皱眉头道,“这样吧,甲片以满足渗碳、冷锻等处理手段为前提,可以适当造大一些。”</p>

“非关键部位可以减少厚度,以五厘为准,尽量减轻一些重量。”</p>

“那……那好吧!”其实王徴倒不怕锻造,他手里如今有三五十台水力锻锤,皆设置在西安以北的山中完全可以满足锻打之用。</p>

“那个战袄和绵甲也不可少!”张顺安排完王徴以后,转身又对李际遇道。</p>

明代除了硬质防弹手段以外,还有软质反弹甲。</p>

其典型代表便是绵甲和战袄,二者材质皆以棉花为材料,用水浸泡踏实了。</p>

冲锋陷阵之时,便可以将其披在铁甲外面,以增强对火铳的防御。</p>

其中战袄是一种特制的短袖棉衣,甚至直到十九世纪朝鲜还曾制作使用过这种形制。</p>

后来被美国人缴获以后,成为防弹衣这一理念的来源之一。</p>

而绵甲又即棉甲,最早制作方法和战袄别无二致。</p>

只是后来随着火器越来越犀利,棉甲力不从心,便又在里面增添了铁皮,就变成了明末清初的经典棉甲样式。</p>

但是,除此以外,有时候攻坚队伍也会特意在铠甲外面套一层纯粹的绵甲,以增强防弹效果。</p>

其实张顺也是同样的思路,既然纯铁甲挡不住弹丸,那我干脆再外面再加一道软质棉甲,形成缓冲来解决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