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战争扩大(2 / 2)

“我看是你的皇帝运势强,还是你的克星霸气足。”

仪式过后,谢绾好奇的问安培,为什么波拿巴会在使团中,安培说只是巧合,敷衍了过去。随后安培又拖着谢绾劝他放弃抵抗,谢绾还是坚持法军不能进入鲁尔区,安培摇摇头,

“唉,男爵先生,怕难免兵戎相见啊。”

在维也纳这头。经过一周时间没日没夜的搜查,路德维希已经把他能动的地皮翻了个底朝天。加上他之前在波西米亚、西里西亚搜刮的钱财,七七八八凑了差不多两亿塔勒。路德维希也不打算等着签订停战协议,先让这帮奥地利人煎熬一会儿,战争还远没结束。他安排汉斯•冯•齐腾将军代替他指挥军队驻守维也纳,然后自己带着两个旅八千兵,日夜兼程赶回普鲁士。临行前,他已经向内阁发出函件,让他们准备下达总动员令。

总动员及其配套的义务兵制度源自共和体制下的法兰西,1798年,法国颁布《征兵法》,“凡20-25岁的男性公民都有服兵役的义务,服现役期限为6年,服满现役后自动转入预备役”,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全民普遍义务兵役制,这使拿破仑有了远大于欧洲各国的兵源,在欧洲战场上纵横捭阖。

这也让普鲁士前后三位军事改革家沙恩霍斯特、克劳塞维茨、格奈森瑙积极推动普鲁士版本普遍义务兵役制度——《地方部队法暂行草案》的诞生。但该草案建立在赋予全民普遍平等的身份的基础上,受到维护特权的贵族们的阻挠,推进乏力,这也是三位军事改革家都同时热心维新运动的根本原因。

1808年9月8日,拿破仑迫使普鲁士签订了《巴黎条约》。条约规定,普鲁士军队总兵力在以后10年内不得超过4.2万人。现役兵力不足迫使普鲁士推进并调整《草案》:为逐渐训练大量新兵以满足普军战时扩编满员的需要,步兵和炮兵按其对新兵需要的数量让每个连中的部分士兵休假,并征召同等数量的征兵区适龄青年入伍,进行为时一个月的训练后,让其回乡,再征召同等数量的青年,按这种方式月月轮换,直到其所培养的征兵区青年足够其急需时进行补充为止。作为配套内容,法案同时作出了“20-35岁的适龄公民必须服役,以抽签方式确定人选,不得以任何方式豁免或替代”的规定。

普鲁士以上述速成兵为基础,还建立了3支后备力量。分别是职业军官和军士以及退役士兵组成的预备役部队、职业军官和军士领导的,服满2年预备役的预备役人员组成的后备军、后备军退役人员组成的民军。

总动员是中小型国家应对大型战争的重要手段,这种制度对普鲁士打败法国的解放战争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也是抗日战争期间,已有现代兵役制的日本军队实际规模远大于没有兵役制的中国军队的原因。

总动员义务兵的优势是快速成军,缺点是耗费巨大,对国力是严峻考验,如果不是生死存亡的卫国战争,一般不会采用这种极端手段。而此刻带着大笔钱财回国的路德维希,已经下定决心要举全国之力与法国人死磕到底。

匈牙利境内的局势也变得撕裂起来。随着法国人的参战,匈牙利逐渐认识到这是普法两国别有用意的战争,匈牙利不过是其中一颗棋子。维也纳沦陷后,主降派是不存在了,转而希望与匈牙利境内的奥地利军队合流,停止内战,抵抗普鲁士侵略军。主战派则认为,普鲁士仍然是在按原定计划迫降奥地利,匈牙利仍然要坚持原则,在奥地利政府不给出合理答复前绝不和谈。然而此时奥地利君臣都困在维也纳皇宫里遛弯儿呢,杰尔城中的奥地利军队又只是执行命令,没人给得出答复来。

这使匈牙利境内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凸显了出来。匈牙利王国也是多民族国家,其中日耳曼民族支持奥地利自不待言,东部的特兰西瓦尼亚和南部的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由于也居于被统治地位且对哈布斯堡皇朝认同度较高,所以其代表们都主张与奥地利军队合作。

这种内部撕裂严重干扰了匈牙利的决策,与奥地利讨逆军谈判的新目标无法确定,导致谈判无法展开,有几支少数民族为主的军队还撤出了抵抗军。

根据前期普鲁士与俄罗斯、奥斯曼的密约,普鲁士攻陷维也纳和匈牙利内部纷争,给奥地利南北两个国家发出了信号。3月初,俄罗斯帝国借口奥地利内战已经严重影响了波兰稳定,派兵进入加利西亚,并进而占领匈牙利北部斯洛伐克和东部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南部的奥斯曼以平衡俄罗斯帝国在匈牙利势力为由,派兵迫降奥地利达尔马提亚,并进驻匈牙利东南部的巴纳特、南部的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地区。

在此期间,刘乾相率领的五百步兵也借口匈牙利军队缺乏领导,从里耶卡港返回鲁尔堡。

由于奥地利无法表态,匈牙利首领理事会对两国发出强烈抗议,民众也爆发了对两国入侵的示威活动。两国在匈牙利境内的商会受到抗议人群的攻击,在佩斯的外交人员也遭到不明人员袭击。两国正愁军事行动找不到借口,立即以惩罚匈牙利无礼为由,顺势对奥地利、匈牙利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