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基础教育改革(2 / 2)

此时已年届七旬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被费希特认为是能与马丁•路德并列的德意志“民族救星”。

在此三百年前,马丁•路德在推进宗教改革同时,也提出当局应为青年建立学校,“教授年幼儿童”,强迫父母将孩子送进学校。马丁•路德这一主张虽是为了普及宗教学问,却间接推动了德国义务教育的诞生。

裴斯泰洛齐则是“爱的教育”的先驱。引进裴斯泰洛齐教学方法之前,德国学校对适龄儿童的教育方式既不完善又呆板,师生双方通常是机械的模仿关系,儿童怕老师,老师教出的小孩可以结结巴巴地背诵经文、赞美诗等,但对那些仅靠死记读音的词的真正含义,几乎完全不了解。然而,在裴斯泰洛齐的学校里,几乎整个使用口头教学,很少会用到书,教师一直与孩子们在一起,不停地谈话,提问题,解释,重复。在此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结成了非常亲密的关系,激发了孩子们的活力与智力。

谢绾对此表示赞同,进一步说道,

“鲁尔经济区范围相对较小,由于以工业为主的发展模式,需要比普鲁士其他地区素质更高的平民,所以我希望能够将此建成全德意志地区的基础教育模范地区。

首先是我希望冯•洪堡阁下能够邀请裴斯泰洛齐先生来鲁尔经济区指导工作。如果他因为年事已高不能成行,请他的弟子来也可以。请他们在鲁尔经济区建设几座师资培训学校;

其次是我希望鲁尔经济区内儿童六岁入学,十二岁结业,强制接受六年教育,入学率能够达到100%,为此需要兴建学校与培养师资,也请阁下费心;

再次是教育内容。应该涵盖德语、数学、自然常识、缝纫、家庭工艺,选修英语、法语,其中数学课讲授应将小数、分数也涵盖在内。”

此时普鲁士的义务教育,宗教氛围还非常浓,谢绾提出这些内容,有明显的世俗色彩,令洪堡大为惊叹。其实谢绾这是把数十年后普鲁士、德意志基础教育改革的内容弱化、简化后,提前了。

谢绾停下话头,斟酌了下,谨慎的说,

“冯•洪堡阁下,我也希望学校不要宣扬某种主义。孩子们还缺乏判断能力,当他们真实了解这个世界的自然原理之后,才有能力做选择。”

洪堡听这话也看着谢绾。俩人过去在保王与维新的主义之争上大打出手,这个问题也相当敏感。他沉默不语,其实不仅是因为谢绾要求他不能灌输给孩子维新派的思想,而是同样也不允许灌输给孩子保王派的思想。这与之前他所认知的死硬保王派谢绾有很大区别,或许真是误解太深了。

谢绾看洪堡不表态,只好补充了一句,

“我理解冯•洪堡阁下的意愿,但我只是个商人,本不想涉足政治,无奈被卷入了一些事端。我希望学校单纯一些,也无非此种打算。为此我将与冯•奥斯瓦尔德阁下一起推荐阁下出任杜伊斯堡大学校长,另外将赞助阁下在多特蒙德、埃森、波鸿兴建三所以工业研究为主的大学。”

洪堡这才收回目光,坐正身子。思考半晌,问道

“资金问题大吗?”

谢绾看洪堡这是委婉地答应了,高兴的说,

“没问题,我将按照经济区每年总收入的4%拨款资助教育事业。另外,我们这帮商人,别的都缺,就不缺钱,只要阁下能够将鲁尔经济区建设成为全欧洲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模范地区,我们将竭尽所能。”

洪堡满意的点点头。俩人安静了一会儿,各自喝茶。

沉默之后,谢绾提及另一件事,

“关于佛克罗伊伯爵,阁下是否了解?”

听到这个名字,洪堡很是不屑,

“此人背信弃义,害死拉瓦锡阁下,不是什么好人。”说着看了一眼谢绾。谢绾刷的脸红了,他知道洪堡这一眼指的是格奈森瑙一事,谢绾确实也有背信弃义之嫌,幸好格奈森瑙只是失去了实职,性命、地位、收入都没变。

但没办法,这件事关系到影子会领袖,谢绾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聊。

“此人似乎与革命分子有不少联系?”

洪堡本质上是同情法国大革命的,但同样也反对雅各宾派的暴政。他皱了下眉头,

“革命分子也不全都一样。拉瓦锡阁下是被雅各宾派杀害的。据说弗朗索瓦在革命以前就跟雅各宾派有暗中联系。”

听到这个,谢绾兴趣上来了,因为这意味着,佛克罗伊伯爵迫害拉瓦锡一事,不一定是被迫的,还有可能是蓄意的,甚至与光明会有勾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