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蛇吞象(1 / 2)

 几天后,谢绾以军备处官员的身份,与十位破产工厂主分别接触,声称军队将帮助十家工厂寻找收购方。收购价格依据工厂固定资产折价评估,根据工厂的不同情况,为市场价的二分之一到八成不等。另外,谢绾对十位工厂主都表达了希望他们留下来继续管理工厂的意愿,有八位工厂主因为顾虑丑闻而执意要出售工厂后离开柏林,其余两位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的工厂主则愿意留下继续管理工厂。

而早就得到通知到柏林等待的德莱塞,开始代表“谢•德莱塞枪械制造厂”与各方面沟通。

德莱塞以有官方背景军备供应商的身份,先与十家破产工厂主签署了收购意向契约;然后在谢绾的推动下,请柏林地区的军备验收官员对十家工厂的既往产品进行了评估,再由德莱塞与军备处经过几轮协商,达成了可以分别给予三年到十年不等的订单契约的意向;最后由财政大臣比洛夫安排德莱塞与国王中央银行谈判,达成了以十家工厂军队未来订单契约为担保的贷款意向。

经过一周的安排,谢绾向王储表示,虽然有难度,但是肯定可以在三个月内解决问题。王储立即授权他开始着手解决。谢绾马上“勉为其难”地接受了这幅重担。

德莱塞与十家工厂签署了正式的收购契约,总收购金额二十万塔勒,言明收购款在三个月以内到账;收购签约后,谢绾推动总军备处迅速批准了采购订单,签署了原本就属于这十家工厂的,未来数年总金额达四百万塔勒的军备订单契约;接着,在比洛夫大开绿灯地配合下,德莱塞以“谢•德莱塞枪械制造厂”的名义,用收购契约、采购契约两份协议为担保,拿到了国王中央银行为期十年的三十万塔勒贷款,其中二十万塔勒用于收购上述十家原价三十万塔勒的工厂,剩余十万塔勒用于资产重组和扩大生产。贷款签约期间,谢绾多次秘密拜访比洛夫,最后获得一项特殊优惠政策:基于对这种替财政部分忧的良好商业行为,财政部支持,免除本次贷款的利息,但贷款应于五年内偿清。

谢绾将十家工厂按照同类产品合并成三家联合厂,分别是“柏林枪械制造厂”、“柏林火炮制造厂”、“柏林被服制造厂”,加上改名为“埃尔福特枪械制造厂”的原“谢-德莱塞枪械制造厂”,合并成立“柏林军备商会”,并担任会长,德莱塞出任商会副会长,主持整个商会的日常运作。德莱塞持有这家商会10%股份,谢绾持有90%股份——当然了,谢绾的90%当中,还有非公开的股份:30%属于王储腓特烈•威廉四世,10%属于财政大臣路德维希•冯•比洛夫——这是谢绾把比洛夫拉进来的方式,比洛夫则回报以贷款免息,至于他怎么搞定银行股东,这就不是谢绾该关心的事。

德莱塞拿到商会股份契约时,高兴得差点又大病一场,不过这次只是虚惊,医生说他兴奋过头而已,于是德莱塞先回瑟梅尔达休养,也是保障“谢-德莱塞M1815”针发枪最后两批枪支的生产交付工作。

就这样,不到三个月时间,谢绾一干人等不仅没花钱就收购到价值三十万塔勒的十家工厂,还有了十万流动资金,完成了蛇吞象的操作。当然,对普鲁士军队来说,这是稳定了柏林军备供应局面的军功;对普鲁士财政部来说,这是稳定了柏林工业市场的良好市场行为。

虽然这笔收购案对普鲁士军队、财政部来说,不过是解决了一些令人困扰的问题,却使谢绾摇身一变成为普鲁士军队最大的军备供应商,而且背靠着总军备处处长与财政大臣两位实权派影子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