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村民百态(2 / 2)

发工资,发工资!

那谁……大山!你去广播一下,让大家都过了领工资!”

“唉!

我知道了五叔!”

张俊山答应一声,不一会外面大喇叭上就响起张俊山的声音。

“家具厂的职工注意了!家具厂的职工都注意了!

都到家具厂来集合,发工资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

“她婶子,喇叭上喊的啥?”

“家具厂发工资了!”

“真的?发工资了?家具厂有钱了?”

“虎子还真有本事!这才几天,就把钱要回来了!”

“那是,你没看见,这些天,天天大卡车往村里运木头!

那都是虎子要回来的!”

“哎呦,当初虎子说要当厂长,我还寻思着,这下家具厂彻底完了!

没想到,还真把钱要回来了!”

“太好了!我正愁呢!我家小军说媳妇还差点钱!

这下好了!”

“虎子小时候看着就聪明,果不其然,长大了也有本事!”

“要不怎么说三岁看老呢……”

“什么,我看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了!

以后怎么样,谁知道呢!”

“就是,张英杰刚回来的时候,家具厂也挺好,后来还不是黄了!”

“我看也是,家具厂长不了,老农民不好好种地,办什么工厂?

简直就是瞎胡闹!”

村里四千多口子人,想法自然不一样。

虽然家具厂所有村民都有股份,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在家具厂上班。

能到家具厂上班的毕竟是少数。

那些不在家具厂上班,家里也没有人上班的村民,自然是得到机会就说几句酸话。

恨不得家具厂黄了才好。

至于说股份,反正也不是他们花钱入的股,只要是金河村的村民,就会有股份。

所以,家具厂黄了,他们也不心疼。

这不是说他们想不明白,家具厂黄了他们以后也拿不到分红了。

这就是不患贫患不均。

有人能在家具厂上班拿工资,有人就只能年底拿一点分红。

心里自然不平衡,既然我得不到,那干脆大家都得不到。

这种心理,很正常。

趁着张俊山去广播发工资的通知,张俊平说道:“爸,姑父,大爷,董大爷,还有个事我得和你们说一下!

我在城里找了个会计!”

“会计?咱们不是有会计吗?你大山哥会计当的好好的!”

“姑父,大哥的账本你能看懂?

大爷,你能看到我大哥的账本?

爸,你能看懂?”

张俊平问的几个人不说话了,张俊山的账本,除了他自己,没人看得懂。

停顿了一会,董耀宗才又开口问道:“那你大山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