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工大联盟(2 / 2)

一些重要项目组,连人带项目,带资金,向其他兄弟院校疏散。

这些院校,加入联盟后的收获是巨大的。但代价不是没有,那就是失去了一部分的自主权。

联盟内的院系设置,专业设置,都需要接受联盟的统一领导。而联盟的主导权,自然就在工大手里。

为了配合这次大调整,林书强等人,分别被派往各学校出任正职。

从联盟的角度来看,工大的科研力量是损失了的。但从另一个方面,工大得到了补偿。

这两年,各部委,甚至中科院下属的科研院所,日子都不太好过。省市管辖的,就更不用提了。

很多单位被迫自筹资金,靠职工的内部集资,才能维持运行了。这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有春城物理所。

无数科研院所,将在未来的数年间关停并转,消失于历史的长河。。

作为补偿,或者是甩包袱,它们有了新的选择。半是自愿,半是被劝说,转换到了工大旗下。

工大一下子,就在全国几十个大中城市,有了研究所。

所以,从整体来看,工大的科研实力,极大的增强了。

工大,再加上其背靠的工大联盟,实力甚至反超了中科院系统。

———————

“几位校长好,这次就邀请我一个人?”

成永兴回头看了看,屋里除了几位校领导,没有看见其他人。

“这次的讨论,是专门为你准备的。我们想听听你对学校面临的问题,有什么经验和建议。”

羊校长的语气,越发的和蔼。

虽然他马上就要退下去了,但是这些年,他也算是心中无憾了。

在工大的历史上,甚至是科技史上,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历史地位!

而眼前的年轻人,就是他最大的收获。

也许是运气,但他的功劳被很多人认可,别的不说,一个保驾护航的功劳是跑不掉的。

当初的私生子传言,也成了他功劳的注脚。

“经验?我哪来的经验啊!”

成永兴莫名其妙,他没有办过学校,这个恭维来得有些奇怪。

“咳!咳!我们的意思是你随便说点什么,我们也就是随便一听。你想说什么都可以。”

李声在旁边转移了话头。

他这个层次可以接触到很多信息,一些保密的信息也对他公开了。

其实很多事情,屋里的几个人,不管是否有权限接触,心里都有数。

成永兴在下面穷折腾,校领导从上往下看,都是一清二楚,只不过是没有人挑明而已。

很多事情,一次是幸运,两次是天才,三次是什么?

每次都是这样,只有成功,未见失败?

爱迪生发明灯泡,还失败了6000多次呢!

将来如果想给成永兴写自传,都下不去笔!

他的经历,真要往历史名人上靠,恐怕也只有特斯拉那个怪才了。要知道,特斯拉的手稿,到现在还没有解密呢。

屋里的几个人,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果然,成永兴没有继续追问,转身开始了自己的描述。

————————

“首先,我对工大联盟的成立,是赞同的。”

工大联盟里,最多的学校来自航空和航天系统。但也有一些原教育部旗下院校,例如兰大。这些学校经济条件较差,再加上地区差异,日渐衰落。

但这些学校的底子还在,兰大的知名度,不比林大差多少。资金的作用,在这些学校差不多是立竿见影的。

当然了,工大联盟,也不是什么学校都收,用句后世的评语,非985,211院校,不收。

“其次,对新加盟的研究所,我建议,要改变它们的运行规则。我们要采用美国模式。”

“美国模式?那是什么模式?”

几名校长都来了兴趣。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能详细说一下吗?”

“能。。。”

中国的高等教育,最让人邂逅的,就是它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教育了。

在中国,最强的科研机构,没有在各高等学校手里。而是在中科院和各部委手里。

秉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这些科研机构,承接重大科研项目,集合全国的精兵强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实际上阻断了年轻学子的求学之路。

当学生们准备考研的时候,他们的第一选择,是国外的学校。第二选择,是国内的名校,最后的选择才是各科研机构。

尽管各科研机构,代表着国家在各领域的最高水平。但它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它的所谓研究生和博士生,并不是真正的教学,而是某种工作。

而国内各大学,不要说代表国际最先进水平了,连国内的最先进水平都代表不了。

这次的工大改组,让科研机构与教育系统联动。中国研究生和博士生缺失的一环,终于被补上了。

美国模式的好处,就是科研机构源源不断得到新鲜血液,避免由于人员老化带来的思维固化。而学子们,则通过参与高精尖的前沿课题,开拓视野,提高水平。

后世,之所以美国制裁工大,就是怕相关学生接触敏感信息。

“我相信,如果操作得好,工大将会引领中国科技,以更大的速度,向前发展。”

成永兴送上了自己的真心祝福。

希望,清北建设美帝的一幕,不会在工大重演。

————————

“谢谢你的建议。很多都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在坐的几位校长频频点头。

成永兴的视角,果然与众不同。

这些肯定是经验之谈,没有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