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天为谁春【三】(1 / 2)

边月满西山 奕辰辰 0 字 2021-09-11

 集英镇,中军行辕。</p>

刘睿影拿着查缉司发来的封口处有朱砂印记的密函,迟迟不肯打开。</p>

说起诏狱,本就是平平常常的监狱,各地皆有之。集英镇因为地处边界,鱼龙混杂也特设了一所诏狱。谣传就在那祥腾客栈的地下,每晚都借着大厅里唱戏喝酒划拳的嘈杂之声作掩护,拷问刑犯。</p>

各地的诏狱虽说都较为阴森,可也远远算不上恐怖。更没有‘下了诏狱活死人’一说。毕竟还是有不少人被查清了冤屈,体体面面的走出来的。</p>

至于中都查缉司的诏狱一开始也和各地无异,直到现任掌司卫启林履职。</p>

风闻言事。</p>

可不要小看了这四个字。</p>

这是卫启林继任后下达的第一条掌司手谕。</p>

何为风闻言事?</p>

便是那无根无影的事,只要你听说了就可以逐级或越级上报,即便后来查实原委此事并不存在,那也无妨。坐实嘉奖,不实无罪,广开言路,人人揭发。</p>

这便是风闻言事。</p>

从此往后,各地的举报信比这定西王域冬天下的雪还厚还密。可要说坐实了之后像雪般无瑕的,怕是十不存一。</p>

卫启林在成为掌司之前就是个迷。</p>

按理说如此重要的官职自然是有能者居之。既然有能,那便不会是寂寂无名之辈。毕竟无论在哪,能力和名声都是画等号的。不然何来盛名之下无虚士之说?</p>

有人说他是以前皇朝时期的内宫太监,皇朝覆灭后擎中王全盘接手了皇都,自然也接纳了这批皇朝旧人,而后又秘密栽培了多年。</p>

有人说擎中王一直都未曾婚配,是因为他有龙阳之好,断袖之癖……卫启林就是他最得宠的禁脔。</p>

这些流言蜚语哪里都不会少,刘睿影自幼在查缉司长大对此知之甚多。虽然他并不敢编排自己的掌司大人,但是也和大家伙儿一起抱怨的时候偷偷喊过他九千岁。</p>

和举报信成正比的,便是查缉司后院内大举扩建的诏狱了。</p>

原本只是把废弃的马厩打上隔断,又用铁水重新浇筑了一番。</p>

现在四个角打下了新的地桩,又往下挖了四层。新的门庭用红米和着朱砂漆的气派讲究,就是看着有点瘆人。</p>

刘睿影打开了密函。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怎的。他觉得诏狱的信签纸都有股子血腥气,一个火字的轮廓已经透过纸背映入眼帘。</p>

诏狱的密函严格意义上并不是由查缉司签发的,而是由诏狱自行发布。惯常情况下都是由诏狱狱卒携带,然后奔赴各地作为拿人的凭证使用。只有极为特殊的情况,才会转发给查缉司的特派查缉使由其代劳。</p>

诏狱共有四层:风,林,火,山。</p>

每层的划分是根据刑犯的级别和罪名的轻重。</p>

火。</p>

已经是第三层。</p>

“贺友建,丁州府长,与草原王庭左庐将军昂然狼狈为奸,出卖我族利益,罪无可赦。着查缉司特派使持此函速速将其擒拿,交付位于丁州府的查缉司站楼。”</p>

要在战时擒拿一位统兵十数万的主帅,谈何容易?先不提临阵斩大将这兵家大忌,就说这中军行辕内来来往往都是他贺友建的士卒,更别提他身边还有沈司轩、傅汉阳两位府令了。</p>

刘睿影自觉想要凭武力来硬手是断无可能的,弄不好自己的一颗大好头颅明天就被悬在了辕门外面,还会被人指</p>

着鼻子说:“就是这厮祸乱军心,被斩首示众。”</p>

想到这里他不知是抽了什么风,拿上密函提着剑就出了自己的营房。</p>

刚一掀开门帐,就被扑面而来的雪花呛了一大口,顿时咳嗽不止。这下倒好,把刚才的那股子决绝的劲头也咳掉了一半,整个人呆呆地站在雪中,没一会儿脸上就挂了霜。</p>

刘睿影顶着一头一脸的雪钻进了贺友建的大帐。只见贺友建一身碧盔翠甲,右手扶着腰间剑柄,正立在地图前。</p>

这运筹帷幄的背影让他多了几分惭愧,但也因为命在身也不得不如此周旋。</p>

大帐内两侧靠边摆着一顺儿火盆,刘睿影身上的落雪全都化成了水珠子,顺着耳边鬓角的碎发滴滴答答的流下来。</p>

“查缉使请稍待片刻。”</p>

贺友建左手虚引,让刘睿影先落座等候。</p>

到了这会儿刘睿影倒也不怯了。管他一会儿是生是死呢!就这么大马金刀的坐了下去,还故意把密函放在身前的案几上,摆的端端正正。</p>

要说此刻最难过的,恐怕就是定西王霍望了。</p>

在奔向丁州的途中眼睁睁的看着一道剑光飞向自己的王都,却无计可施。</p>

比起那些江湖散修霍望自然更加珍视颜面,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脸皮薄,丢不起人。这下倒好,狼骑犯边的事还没有解决,又不知从哪冒出来的高手给自己整了个下马威。这一耳光打的真是响亮,偏偏霍望还没法子躲,只能闷声受着。要是再让他知道自己的王府连门庭匾额都被砸烂了一半,饶是他地宗巅峰的心境修为也非得从马背上摔下来不可。</p>

算上这,可就是两耳光了。</p>

既已如此,不如下马徐行。</p>

说起来霍望自己从来没有好好地脚踏实地的走过自己的疆域,每次都是风风火火的来又风风火火的去。</p>

各州的州统毕恭毕敬的陪着笑脸,恭维的马屁恨不得一股脑的全说出来,只恨爹妈给自己少生了两张嘴。</p>

远远地,他看见对面走来一人。</p>

耷拉着脑袋,步子却快极。</p>

“这兵荒马乱,天寒地冻的。怕不是从丁州过来的难民吧……”</p>

霍望心头燃起一丝恻隐。毕竟是他治下的子民,这是一份起码的担当。</p>

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近,轮廓清晰了起来。</p>

是个拿着扇子的老头,不是张学究还是何人?</p>

霍望心中疑虑大起。</p>

这老头虽在疾行,却没有丝毫气喘。</p>

步子扎实,但雪地上留下的脚印又是极为浅淡。</p>

离那传说中的踏雪无痕也相差无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