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东有扶桑(1 / 2)

 见江河清空了大殿,申时行有些诧异。他的眼神也很快被江河捕捉了。</p>

“这段时日,多亏了申老,替朕督导科举进行了!”江河先告了一番谢,见申时行从容应下,江河反倒一展愁容。</p>

应该没什么大事。</p>

“都是陛下厚德上听,降福于臣,臣岂敢自居?”申时行道:“斗胆一问,陛下还未看臣上的折子吗?”</p>

“的确未看,归京方才两三日,刚看到户部的折子,看了一上午,一半都没看完呢!”拆迁问题和补偿条款,的确值得****河一字一句看下去,一点都不敢马虎。</p>

而江河办事,就喜欢以吏户礼兵刑工的顺序来办。这是按照重点来分,当然若是紧急折子,自然不在此列。反正终究都是要看的,也不存在什么厚此薄彼。</p>

还好江河出兵在外,内部没什么大的调动,吏部无事,只是上了三个折子,列了一下两个月来的官员调度。不然江河说不定还没看到户部的折子。</p>

闻言,申时行心里暗道一句果然。</p>

“既然陛下还未阅览,臣就此说与陛下吧!”</p>

“申老请便!”在宦官下去之前,江河命人在阶下安置了一把椅子。现在指着那椅子对申时行道。</p>

谢过恩后,申时行坐在椅子上道:“陛下,事情起因还要从去年九月说起,那时候初建国,大事繁杂,也没注意到这一点小事。当时海上兴起风浪,把一伙夷人,吹到了海州、泗州两州交界处的滩涂。”</p>

“夷人?是三韩的?”江河想了想,大概是后世江苏连云港南边一点的位置。“怎么了?可是和当地居民起了冲突?”</p>

申时行摇了摇头。“不是,这伙夷人不像三韩之人,行事谨慎,也未与当地百姓起什么冲突。不过这一伙人较之于三韩,更为野蛮,竟然一件铁器也没有。”</p>

“这件事本来就应该早早报上,可建国事情匆忙,之后两淮瘟疫横行,就把这事搁置下来。直到陛下您走后的差不多一个月,海州刺史徐为,才想起来这件事。”</p>

“海州是山东文萃之所在。各类翻译精通十余种番夷语言,也不能相通,徐为以为这是一个从未发现过的邦国,于是便打算把这些人送到京中。如今这伙人,已经抵达洛阳十多天了!”</p>

台阶上的江河,越听越是兴奋,他大概已经猜到了这些夷人是从哪里来的了。</p>

他之前翻遍大陈书籍,早就知道了这大陈竟然还未与日本接触过。这伙夷人,应该就是来自九州岛的!</p>

“人现在在哪?”</p>

“回禀陛下,一众夷人已经安置在礼部的公馆中,这伙夷人一共有六十多人,有十多个人修好了船走了,徐刺史又留下了十多个,剩下的全送到京城。眼下在公馆里由礼部的直辖卫队看管。”</p>

“礼部的公馆?”江河一听摇了摇头。“哪能让他们和贡士们住在一起?把他们分开安置吧!对了,这些人的衣着如何?我是指,这些人是不是有意西渡的贵族?”</p>

“很有可能!”申时行之前完全没有想过这件事情,他起初还不太在意番邦外夷的衣着。还以为是沿海小国,现在让江河这么一提起,也有些惊讶。</p>

“陛下的意思是说,这些人可能是倭人?”申时行猛地一拍椅子。“该死!我怎么忘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