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新兴阶级(上)(2 / 2)

新区的人口饱和数量大概在五万人,如今只有不到三千匠人入驻。江河决定在新区设县,掌管洛阳城墙一动的原洛阳县地区。</p>

这样的做法并不罕见,唐朝的长安城就是以朱雀大街为界,划分为了京兆县和万年县。如今江河对于新区有新的规划,而且以目前的洛阳人口涌入数量来看,洛阳城势必还要进行新一轮的扩建。</p>

虽然洛阳北城还有许多空地,但由于旧城在规划、交通等方面存在问题,户部计算之后发现与其整改旧城区,还不如发展新城区。</p>

最终通过新城区的发展,逐步迁移城北居民,以做他用。</p>

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出现,在城东新区建设完成之后,江河便让徭役继续在新区以北修建三个坊,作为居民区,同时补上新区的坊墙。</p>

宋老继钻研冶铁技术成功之后也没闲着,由江河点科技树由宋老一直在研发。通过宋老以及周围无数匠师的通力合作,整个建宁二年除了印刷术和冶铁技术以外,江河还研制出了威力更大的火药、采煤技术、水车、更好的造纸术和缫丝技术等等远超时代的科技。</p>

尤其是缫丝等一系列的织布技术的出现,更是为洛阳城带来了许多工作岗位。新的织布技术使得织布速度加快,提高了行业生产力。</p>

在新区落成当日,江河出席仪式,在众人面前宣布要逐渐放开工业,让百姓也可以参与到制造中来。甚至在不久之后,江河就推出了工匠制度的改革方案。</p>

原本大陈的工人都是单独列籍,严格来说都是官府的奴隶,没有选择职业的权利和自由。江河此举便是把这个制度取消。先在洛阳试点,继而就要推行全国。</p>

江河取消了工籍制度,把匠人们划归到普通民户当中去。以雇佣的形式确定了匠人与朝廷的关系。并且与所有的匠人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合同。</p>

只是把受官府雇佣的匠人列为受雇佣者,并不对其家人做出任何约束。而期限已满,匠人可以自行选择是否续约。当然,受雇于官府就能继续享有之前取得的各种福利。</p>

而若是厌烦了整日受官府掌控的生活也可以不再续约。</p>

与之前几乎等同于奴隶的匠人不同,此次改革甚至包括了其他受政府雇佣的人。徭役制度下,农民若是选择不参加徭役,可以用市场价格向官府交税来躲避服役。</p>

而官府自然就要那这笔钱去寻找工人,完成建筑任务、兵役任务、调遣任务、护送任务。这样就形成了最初的雇佣关系。而在县中,更是有着为数不少的人没有土地,仅仅靠为政府服役赚取更费来赡养家人。</p>

这些人当然就是最早的工人,除了还可以替人服兵役外,几乎和工人无异。</p>

江河在兖州时期就废除了兵役,到了洛阳之后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废除兵役,却一共也没有要求地方征募兵员。</p>

与匠人一样,这些工人也获得了相同的地位,可以与官府订立长期的合同,接受官府的任务,赚取稳定薪水。</p>

这可比他们之前工作不定,常常挨饿好得多。</p>

以往,若是官府要兴修水渠、城墙,修建新的建筑之时,他们才能勉强吃几个月的饱饭。若是官府没有徭役,没了工作,他们也只好忍饥挨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