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头疼的事(2 / 2)

至于那些铁厂、卷烟厂、火柴厂、毛纺厂、造纸厂的工人,愿意走的,他自然高兴,不愿走他杨继财也就不勉强了,不过晋绥军区敌工部之前的动员,还是很给力的,即便愿意走的工人数量低于原來的预期,但总体愿意跟随撤离的,还是有两万多人,只是相比动员的工人数量,真正让他头疼的还是上级指名三个工厂的设备的拆卸和安装。

按照自己的计划,将拆卸下來的设备全部由铁路输送,利用北同蒲铁路沿线各站的日伪军,不会认为自己会胆大包天,不顾北同蒲铁路大部分的路线还控制在他们手中,采取铁路强行通过的心态,以及大同火车站已经控制在抗联手中的机会,利用北同蒲铁路,动用火车以最大速度强行通过沿线日军各个据点。

但是这种铁路输送只能进行一次,第二次在想这么做,有了警备的日军,只要扒掉一段铁路,自己就将困在铁路线上无可奈何,大同战场现在已经成了日军整个华北方面军都在关注之地,自己如果被困在在铁路沿线,越是往北恐怕就越危险。

而更让杨继财头疼的是,不仅仅是太原两万工人、几万家属,外加上数量增多一倍的战俘要撤退,在抗联打进城之后,目前整个太原城内仅存的日伪设立的太原师范、太原女子师范、太原工业职业学校、太原商业新民学校、太原初级农业职业学校。

以及日伪刚刚组建的立桐旭医学专科学校,新招來的二百余名学生以及中国籍的教师,再加上太原城内伪省立的太原中学、太原二中的几千名师生,也吵吵嚷嚷的要一同撤退,别说去东北,就是去再荒凉的地方也要走。

自己沒有办法决定是不是带上这些学生的杨继财,只能请示上级,无奈在接到杨继财的请示电报后,杨震在自己弟弟的这封报告上大笔一挥,直接让他将太原城内的百姓能带走的,尽可能的带走,看着总部的批示,杨继财是倍感压力。

这么多的人,在加上大量的机器设备,别说三天就是三十天也很难撤完,根据地的现状,他不是不清楚,人口数量不足,已经成了根据地发展和壮大最大的困难,可带上这么多的学生,让他怎么办,太原周边现在可还都是敌占区。

在与八分区司令员几经商议之后,两个人來一个分工合作,决定除了留下來拆卸工厂的工人与战俘之外,其余撤离的工人与学生,连同所有的家属,先集中一百五十辆卡车向古交八分区司令部所在地进行抢运。

至于设备拆卸方面,全力先集中力量拆卸西北机械厂和西北机械修理厂,以及西北化学厂、汽车修理厂的设备共计八百九十四台,这些设备比较轻便,拆卸速度应该可以很快,至于西北炼钢厂的那些设备,集中全部工人外加上部分战俘,先行拆卸高炉的配件,以及相对轻便一些的电炉。

尤其是总部点名要的那台由原育才炼钢机器厂,合并到西北炼钢厂的德制一点五吨电弧炉,这个育才炼钢机器厂被日军整体掠夺后,唯一剩下的高炉,以及那座四十吨的平炉、发电设备、六五零中型轧钢、五千马力电动机、七座鼓风炉。

整个人员撤离,设备的拆卸和装运的工作,以及人员撤离的问題由八分区负责,八分区一直就活动在太原周边,这里的所有敌情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由他们搞这个,还是比较合适的。

而杨继财负责指挥整个太原周边作战,尤其是准备与日军援军作战,并尽可能的对太原城内的日军残存力量进行削弱,所有太原城内的部队,统一由杨继财指挥,至于北同蒲路沿线的敌情,则由晋绥军区负责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摸清。

实际上摸清这一线的敌情,也不用晋绥军区费多少事情,整个北同蒲铁路的敌情都在晋绥军区情报部的脑袋里面,需要摸清楚的只是大同方向打响之后,北同蒲铁路沿线敌情出现的一些变化。

考虑到目前尚不清楚太岳部队能够拖住日军多长时间,为了稳妥一些考虑杨继财抽调出两个连,外加晋察冀四分区两个营,加强两门加农炮,迅速的抢占太原南面的双塔寺、老军营、狄村一线,在太原城南建立一条防线。

杨继财将在太原车站,以及武宿机场缴获的大量武器装备,全部移交给了晋绥以及晋察冀部队,至于缴获的大量汽油和其余的物资,则除了留下自己作为备用之外,全部也一样运往古交。

考虑到增强关内部队相对薄弱一些的火力,杨继财特地派人将日军丢在武宿机场的那几架破飞机上的机枪全部拆卸下來,也一并移交给了晋察冀四分区部队,他只要了机场内储备的汽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