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眼光的问题(2 / 2)

装甲兵该如何使用无论是对于总部來说还是对于装甲兵本身來说都是一片空白这次作战经验对今后装甲兵该如何使用至关重要而且对装甲兵今后的士气也会造成决定性的影响

这么重要的一次尝试却因为心疼坦克损耗畏手畏脚这哪行孙三的这封电报让杨震很是不满意但出于也是第一次参战有一些顾虑也是正常的所以杨震对于孙三的请示电报什么都沒有说只是批了四个字:“小家子气”

拿着杨震的回电明白一号的决定不容商议的孙三摇头苦笑只得下令留下少数部队看守战俘主力则抓紧时间修理因为行军磨损出现故障的坦克、战车午夜之前除了留下全部的日式坦克外加一个步兵营从侧后方向红岭一线攻击前进之外其余的部队全部调头向西配合原來用于西边战场的部队对十七联队发起攻击

实际上孙三不知道此时的杨震对装甲兵的使用也可以说是很陌生甚至有时候也很不知所措他穿越之前只是一名小连长大规模的合成战术根本就接触不到到了这个时代尽管有着很多“先天的东西”可以借鉴但大部分几乎每一步都还是要摸索着來

现代战争单凭地面作战已经很难最终战胜对手尤其是在面对日军这种有现代化工业支撑的军队无数的战例证明单纯的步兵面对一支合成化的军队时候即便想要取得一场战役的胜利其难度无异于拿着石头去砸鸡蛋

后世的解放战争双方的得失虽然最终是在战场上决定的但是决定因素却是在战场之外倒是三年抗美援朝的情况与自己眼前的形势有些类似当你的对手一旦熟悉你的作战风格时取胜所付出的代价将会是难以想象的

而自己现在的实力和后世新中国在有相当充足的外援的情况之下举全国之力打的那场局部战争根本无法相比最起码补充兵员一项就无法相比更何况还有兵员素质与指挥员能力方面而后世苏军的武器虽然是要收费的但是无论是价格还是交付速度和付款方式都是相当有优惠的甚至可以说是先提货后付账而且大多数的时候这帐也是先挂着的

就算整个打了三年的解放战争來看当时的国民党军与现在的日军相比军兵种的协同能力与装备、火力依旧(www.hao8.net)是不在一个档次上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即便是号称全美械装备的第一王牌七十四军与新一军炮兵实力与眼下一个日军师团相比才勉强持平而这种装备在国军中不过才四五个军

除了自动火器以及通讯设备因为有步话机而占据一定的优势之外装备尤其是一次性的火力投放密度其装备的十二门美制一零五榴弹炮、五十四门七五山炮与可以随时调动大量配属的一百毫米以上口径重炮兵参战并野山炮兵齐全的日军一个师团还无法相比

日军虽说作战基本单位是师团但其在作战的时候总是大量的加强重炮以及独立炮兵参战加上日军每个师团本身的几十门山野炮和榴弹炮、加农炮火力密度根本就无法相比更何况还有战车以及单兵素质、多兵种协同作战的问題等其他诸多因素就算到了全国解放国军的地空协同、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还是不能与抗战初期的日军相比

所以对于后世解放战争的经验杨震可以借鉴一些但可借鉴的地方除了东北战场的后期作战之外大多数方面至少眼下还无从借鉴自己现在沒有那个资本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本钱

至于后來苏军将领那些经历过四年浴血奋战取得的已经到了炉火纯青地步的装甲兵作战经验更是与自己眼下不相匹配要想借鉴人家的作战经验至少也得等自己有了人家那个一场中等规模的战役便出动几千辆坦克、数千架作战飞机外加上万门大口径火炮、几十万人的实力再说

所以杨震对这次装甲兵首次参加实战看的很重说实在的如果这个装甲旅真的打光了杨震也心疼但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的道理他还是懂得的对于一个全新的陌生领域只有通过实战去摸索并积累经验才能让自己真正的成长起來

至于坦克的补充问題杨震相信面包会有的就算江北的坦克生产线和技术转让的问題谈不下來但随着今后战争的发展进程自己军工产业的发展总有一天可以自己制造坦克的

发展自己的坦克工业和航空工业这是杨震早已经下定决心的否则他也不会拿出那么大的精力几乎掏空了家底去选派大批的留学生去江北留学杨震要的不仅是简单的生产仿制的能力他的目的最终是有自己的设计与发展的能力只是简单的邯郸学步不是他杨震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