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六月挫折(2 / 2)

一支规模已经达到数万人的大军只依靠缴获的粮食作战,那几乎是天方夜谭。粮食问题已经取代了武器装备以及部队战斗力的问题,几乎已经成为杨震为头疼的事情。

数万人的大军,没有说错。占领兴山街以及兴山要塞之后,杨震将从兴山要塞以及鹤立地区大大小小的煤矿解救出来的劳工,精心挑出两万余人全部编入了部队。除了补足部队伤亡的缺口之外,其余的组建了三个补充团。

其经过急剧的扩张,短短月余的时间之内,杨震所部已经吹气似的膨胀成了近四万人大军。部队扩展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带来的后续影响却是有些让作为这支部队当家人的杨震颇有种焦头烂额的感觉。

武器装备的事情,马春生将自己心里的秘密和盘托出之后,已经可以说基本解决。甚至还保留了一定的储备。但这四万人的部队,不算其他的补给,单单每天的吃喝却是一个天数字。

即便是按照每人保持战斗力的低标准每天一斤粮食计算。单单这四万人的部队,一天也要消耗近四万斤粮食,这还不算军装、副食等其他必要的物资。而这个规模,是除了汤原之外,人口稀少的几个县根本就无力承担的。

管占领汤原、凤山、绥滨三地的时候,缴获了日伪囤积的余万斤粮食。但这些粮食就算按照低标准,也根本维持不到年底。知道为了恢复被解救的劳工已经极虚弱的身体,每天一斤粮食的定量根本就不够。

当东进企图失利后,杨震撤回位于兴山要塞的总司令部后,只能与和他脚前脚后撤回来的郭邴勋相对摇头苦笑。喂饱这规模已经达到了数万人的部队人吃马嚼,实是不容易。

对于解决这个问题杨震并非没有办法,但是这一切都必须取决于打胜仗的基础之上。日军方面虽然现还没有动静,但不代表他们不重视自己。富锦与铁骊遭遇到的重兵围剿已经很是说明问题了。

看着有些眉头不解的杨震,郭邴勋递给他一杯水后开解道:“老杨,你也不用太着急了,目前我们手头上的物资,目前看还够维持到上冬。现不过月份,我们还有时间。”

“况且,我们现遭遇到一定挫折对于我们来说未必是一件什么坏事。你不觉得,我们自从北上以来打的太顺了吗?无论是基层的干部战士,还是部分高级指挥员,甚至我们的脑袋里面或多或少的都有些轻敌的现象出现。这样长期下去,对于我们来说只能是有害无益。”

“说句良心话,老杨,你东进富锦的时候,要是做足了准备,多次进行战场侦察,不可能没有现日军十一师团部分兵力已经抵达富锦县城以北的地区布防。而第四师团的巨变,也是我们之前没有想象的到的。”

“不单单是你,我这边也有些过于大意。若是我拿下凤山县城之后,对南防御,对西展开,先打绥棱,恐怕也不会出现眼下的这个局面。甚至我拿下凤山县城后,多对绥棱方向的日伪军多一些警惕,也不会导致我军南线全面受挫。”

“我没有想到绥棱的伪满军居然敢以劣势的兵力趁夜色偷袭我们。二团的一个主力连占据有利地形的条件之下,居然被加强了部分森林警察的伪满军一个营给打垮。这样的结果,只能说我们从上到下都存着麻痹大意的思想。”

“看到绥棱的日伪军除了一个宪兵小队之外,只有少量伪满军加上森林、铁路警察,便大意了。忽视了伪满军对我军的威胁。也许是之前战斗打的太顺了,我们都过于轻视伪满军警了。”

“这些下面的普通干部战士想不到可以原谅,但我们这些做指挥员的没有想到,就不可理解了。目前暂时的挫折不仅可以杀杀部队的骄气,还可以让我们的脑袋冷静下来。说实的此次攻势,我们动的多少有些仓促。”

“受挫的原因不单单是轻敌所至。我们部队前一阶段减员严重,目前尚未完全补足。现看,部队的架子是不小了,但是有经验的老兵数量却是急剧下降。而兴山地区补充的兵数量虽大,但是还需要训练。”

“我们之前的部队战斗力是依靠老黑顶子秘营训练出的骨干为基础,加上时间虽短但强却是极大的可以说超负荷的训练,而取得的。但是现的这些兵一个月的训练效果,与之前群策山时,根本就无法相比。”

“群策山时,我们几乎可以用不计工本来形容。那时候兵队列训练只放晚上进行,而白天除了行军训练,就是武器操作训练。半个月后,甚至已经开始进行班排战术协同训练。”

“可现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兵只完成了队列以及基本武器操作训练。甚至连实弹射击都只是刚刚开始。这样的兵补充进部队,那不叫做增加战斗力,不说成累赘就已经很客气了。”

“出现这种情况固然与我们现骨干前边伤亡过多,抽调不出太多的人力对兵训练。但未尝没有因为形势略微有些缓和下来,而没有了群策山时的那种紧迫感。所以老杨,我感觉现的挫折对于我们来说并不全是坏事。起码可以让我们认清形势,头脑冷静下来。”

“现对于我们来说,趁此难得的平静期间,全力整训部队比拓展生存为重要。部队壮大了,战斗力上去了,我们才能守住我们的地盘。否则,我们就是收复了那些地区,也站不住脚。早晚都得让人给撵出来。”

~看无广告请到《网》

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