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是愤怒还是惊喜?(2 / 2)

“后来能买到了质量好,威力也大的捷克、比利时、德国造的七步枪之后,才对使用五子弹的意大利步枪看不上眼了。再加上意大利人经常弄虚作假,以次充好,甚至收了钱不货,才不再通过他们大量外购武器。”

“而等到北伐前后,奉天兵工厂的辽十三式步枪产量已经完全满足替换之前使用的杂牌装备后,才彻底的停止了从意大利进口的武器装备。而将外购的主要对象转为可以与辽十三式步枪通用七口径子弹的德系步枪。”

“这批意大利造步枪,就是老帅进口的后一批意大利造武器的一部分。因为当时辽十三式步枪已经开始量产,就一直没有用上。不过虽然停止了进口意大利造武器装备,而且意大利造装备与其他杂牌装备已经从东北军主力陆续被淘汰。”

“但因为换装下来的这些步枪很多都转给地方部队或是自卫团一类的民办武装使用,所以弹药还一直生产。只不过数量不大而已。”

“这里的意大利、法国包括俄国口径的水连珠步枪的弹药,几乎是奉天兵工厂一八事变前为其生产的所有弹药。虽然历年的产量都不大,但之前进口的,尚未使用完的弹药与几年兵工厂累计下来的弹药数目加一起,还是足够我们用上一阵子了。”

“除了数量巨大的武器弹药之外,这里还有足够按照老奉军编制,装备四个师的全套步兵携行具。其有全套的武装带、弹药包、水壶、步兵使用的裹腿,,甚至就连工兵锹也是按照步枪一比一配置的。这些全部都是原装进口货。”

听罢马春生手居然掌握着这么一个天大的秘密,杨震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么多的武器装备,不算各种所谓的手提机关枪,也就是冲锋枪,单单其的意大利造步枪以及法国造的轻重机枪,外加轻重火炮,就足够装备一个整编军了。

虽说武器的口径繁杂了一些,仅仅步枪弹药就有意大利造的五口径、俄式步枪的七点二口径、法国的八毫米。但胜数量充足,弹药储备也足以应付几年。只是他有些搞不通,为什么这些武器装备宁愿放这里慢慢的腐烂,马春生也不交出去,作为抗敌使用。

也许看出杨震脸上的疑惑,马春生看看身边没有外人,才苦笑道:“因为当年东路事变的时候,全国上下都声讨苏俄,只有你们共却是声援苏俄。所以之前对共并没有什么好感。”

“而且通过几次接触,我也看到抗联顽强固然顽强,但无论是战术素养还是战斗力,与日军相差还是太大。而大多数的时候,单靠顽强的意志以及一腔热血,是打不赢一场战争的。”

“抗联整个东北大多抗日武装都失败或是溃散的情况之下,宁愿死守山林,饿死、困死也不愿意投降。他们这个意志我很佩服,但对于他们能不能支撑起东北抗战大旗,我却是始终不太相信。”

“他们的实力太单薄,即便是三七年高峰期,也只能对日伪军采取骚扰的战术。一旦日军集兵力,大举围剿,便几乎再无还手之力。这批武器装备到了他们手,固然能够让其壮大一时,但整个部队的战术素养未得到根本改善之前,这些武器能起到的作用究竟有多少却是很让人疑惑。”

“司令员,咱们都是军人。当着真人不说假话。您觉得依靠他们那种小规模的偷袭、伏击为主的游击战能将日军赶出东北吗?当初我第一次与他们接触的时候,也曾犹豫过。为什么要宁愿守着这些武器装备腐烂,看着自己的同胞依靠简单、破旧的武器去与装备精良的日伪军作战,也不交出去?”

“但琢磨良久,我还是觉得观察一段时间,看看他们有没有这个真实的实力。但经过去年,我却是很失望。就算这批武器我转交给他们,他们的战术素养未得到根本改善之前,能起到的作用也有限。而且很多武器装备,比如那些火炮,即便转交给他们,又有几个人会使用?”

“所以经过很长时间的犹豫之后,我还是决定暂时先不交出去,等等。看看还没有有力的人或武装出现。幸好,司令员您没有让我失望。否则这些武器,真的会这里慢慢的腐烂。”

管总算知道了马春生为什么即不参加抗联,也不死心塌地的做汉奸的原因。但对于他的这个解释,却仍然让杨震相当的不满意不说,甚至还有些愤怒。

杨震有些咬牙切齿道:“我真不知道是该感谢你,还是该一枪毙了你。你就为了找出你这个所谓的答案,眼睁睁的看着你的同胞缺枪少弹的与武装到牙齿的对手血战,而就这么袖手旁观?你真他妈的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混蛋。”

说罢,杨震制止了马春生想要解释的举动,沉默了好大一会,才叹息道:“这个事情就到此为止,你今后和一切人都不要再提了,包括政委与参谋长内。回去就说这个军火仓库是我们返程的时候,无意现的。记住,是无意现的。”

马春生不是笨人,杨震此言一出,他当即就明白杨震的真实意图。知道自己手攥着大量的武器装备,抗联危急的时候不交出去的事情一旦传出去,这支挂着抗联部队番号,甚至很多人来自抗联的部队之会造成多大的影响,自己会面对什么样的结局。知道这是杨震想法子保护他的马春生郑重的点了点头。

~看无广告请到《网》

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