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证丹法(2合1大章)(2 / 2)

“肇临,你在那里笑什么?”

就在肇清与欧阳少恭说话之时,一位着蓝色道衣的女子自后方行来,这名女子与风晴雪年龄相当,却是俏可,如一朵初绽红莲般清雅动人。

“啊?没,没笑什么,芙蕖师姐,您怎么来了?”

正犯着花痴的肇临,突兀的听到后面有一道熟悉的声音在叫自己,顿时不由一惊,吓得浑冷汗直冒,连声音都有些结巴了。

他赶忙起,回过头望向蓝衣女子时,更是迅速转换了话题,“难道是大师兄又或者掌门又有什么命令要师姐代为传达?”

“爹这几天都在闭关修炼,大师兄更是一直在练丹,能有什么命令,我只是闲极无聊,过来看看。”

芙蕖并没有深究肇临失态的原因,她妙目一转,却是迅速发现了站在一众男子之间,显眼无比的风晴雪。

“咦?那一队应该是过关了的吧,怎会有一名女子?”

肇临面上立刻一僵,“芙,芙芙蕖师姐,我,我……”

看着一脸忐忑、理亏之色的肇临,芙蕖轻哼了一声,当下不再理会凌端,而是看向风晴雪。

“你为什么上天墉城?”

“我想学天墉剑术,御剑飞行,行侠仗义。”

“天下修真门派那么多,就我昆仑山中,便有一个专收女弟子的大派,你为何偏偏选择以前从未收过女弟子的天墉城?”

“天下修真门派虽多,但天下第一门派却只有天墉城,而且,看师姐你这么英姿飒爽,我也想跟师姐你一样。”

风晴雪撇了一眼一脸忐忑之色的肇临和肇清等人,立刻便知道芙蕖的份不一般,很有可能关乎她此次行动之成败,当下毫不犹豫的拍了个不大不小的马p。

芙蕖在天墉城之中,虽然极受宠,也一向深得肇临这一批弟子的敬畏,但却从未被人有过如风晴雪所表现出来的这般“仰慕”、“尊敬”的经历,

一时之间,收获了一枚小fans的她,脸上虽是不流露出丝丝得意,但还是努力装作一本正经的样子道,“天墉城确实没有止女弟子报名的先列,那你就试试吧。”

“谢谢芙蕖师姐!”

得到这一天墉城内明显份非凡之人的许可后,风起雪顿时心中喜不自的连番雀跃,云溪,你还好吗?我来找你了……

心中思绪翩翩,面上风晴雪却是学着肇临的样子,工工整整的向着芙蕖行了一礼。

“不用谢我,毕竟肇临已经许你通过了,至于能不能进天墉城,这还得看你自己的本事……”

芙蕖带着丝丝微笑,回首瞥了一眼面带忧色的肇临后,翘起雪白的下巴,领如蝤蛴,“怕什么,我会跟我爹说一声的。”

“多谢师姐!”

肇临和肇清同时松了一口气,二人对视了一眼,望向芙蕖之时,已是极尽感谢。

……

天墉城,甲字号丹室。

在天墉城中所有通了地火的丹室,尽皆由丹阁长老掌控,甲字号丹室在其中名列魁首,以往除却凝丹长老亲自出手炼丹外,少有人能进。

不过近些年来,随着叶凝在炼丹之造诣上的增长,再兼之他那非同一般的份,这两年来,甲字号丹室也渐渐向他开放。

甲字号丹室独立于天墉城建筑群中的某一处灵之中,整座丹房都依循着特殊规律,共由十二万九千六百五十块饱经丹香熏陶的砖石垒成。

其穹顶高悬,上刻天璇星图,四天八野,曾被天墉城高人施展特殊神通,能够接引周天星辰之力;

在大的正中央,正有着一座巨大的青铜神鼎,镇压着下方汹涌沸腾,不断向上喷薄而出的地心真火,此火虽烈,

却被浩大的周天星辰之力和四面八方的阵式死死压住,只能如滚烫的岩浆一般,不断的翻滚涌动,却不能真正喷涌而出!

在周天星辰之力和地肺真火的交界处,天星之力和地心真火反复拉锯,来回碰撞,不见混乱,反而诡异的形成了一种有规律的、可供利用的循环波动。

能承受这两股巨力的碰撞,那青铜神鼎自然也非凡物,其造型古朴,三足两耳,鼎盖遍布星辰,象征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鼎腹上也满刻着许多奇禽异兽与山岳风云之状,还有不少丹书古篆,形制奇古,光彩灿然。

这是一件神器,传承至上古,鼎内丹香浓郁,具备奇能,虽一直未曾生灵,却只是人为抑制,而非材质级别不行。

此时鼎中烈焰雄雄,鼎畔有一道人,面目俊朗,正向鼎而坐,手中之控火法诀,变动时,如清风流水,自在写意。

道人双眉端凝,看似全神贯注于在外界cāo)纵法诀,控制地心真火和青铜神鼎炼这一枚丹药,实则却是将神识投注于丹炉之中,感悟丹药之变化,共受淬炼。

古书言:“以天地为鼎炉,月为水火,阳为化机,铅汞银砂土、精神魂魄意为五行,为龙虎,气为真种子,年月为火候,混元如一为丹成。”

就中之真义,便为证丹,也就是外界传言的金丹大道要诀之一。

道家之丹法,与世俗间的炼丹之道并不相同,也不存在什么药、丹毒。

在道家丹法中,青铜神鼎中的那一枚正不断受淬炼的丹药,对于炼丹者而言,从来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乃是炼丹之过程!

这也是道家金丹大道和其他‘溘药流’修炼法的区别!

青铜神鼎,依循阳、五行之道所铸,在炼丹之过程中,便宛若一方世界,而其中其中丹药之炼成,则是在模仿天地运转。

可以这么说——炼丹其实相当于炼的是世界,而世界的组成,阳五行可谓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

丹药之中同样蕴含着阳五行,需遵循天地规则而成,故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世界之规则,因寻常之时大道难得,为此,前人大能便创出了这一丹法。

通过炼丹的过程,来感悟天地、证得大道。

在道家,真正的丹道大能,从来不是能炼制出什么丹药,服之便可长生不老,不死飞仙,拥有拔山填海之力;而是能用一颗丹药模拟天地之运转,蕴含天道法则,一丹一世界!

故此,所谓证丹,就是在炼丹的过程中,观察药之变化和丹药炼成之过程,籍此感悟炼丹过程中所显现出的部分大道规则,增长境界。

至于所谓的丹药,练成之后除了特殊的药用外,对于修道者而言,无非就是用来缩减修行时间,增长些许法力罢了!

此时丹室之中的青年道人,叶凝,所用的便是这一道家证丹法,他将神识投注于青铜神鼎之中,将外药和内相合,

与种种药材融一体,亲体验这一种种药材之间,所产生的反应和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品悟青铜神鼎之最初,犹如混沌初开之前,一切浑浑沌沌,昏昏暗暗,但随着外力的波动,犹如盘古开天辟地,成就世界。

而一株株药草在地心真火和特殊法诀的作用下,则遵循天地之理,不断产生各种反应,演化阳五行之机变,逐渐将那一初开之单调的世界完善,变得姹紫嫣红,万象纷呈。

随着鼎中丹药之变化,汲取天星、烈火之神能,渐渐圆润合一,化作一枚圆坨坨,丹香四溢的宝丹,如果说最初的世界,便如凡人之幻境,一触即灭。

此刻随着药圆润,渐渐成丹,这方世界在足以自相圆融的法则的支撑下,则不断成长,渐渐自成体系,能够长久存在。

至于最后,丹药将成,四溢之丹香飘香十里,鼎中之火势渐熄,天星之力渐隐,然其中之法则变动却是恰好相反,愈发重要。

叶凝将神识投注于其,细心感悟丹药上法则之变动,随之亦反映在之上。

十年积蓄,他的修为早在练神还虚之境界中走至极境,绝不逊色于天墉城中,任何一名常年闭关修行的上一辈长老高人,距离如函素真人般成道,只差一步。

故此,在这最后一步,他选择了集三界丹道所成的证丹法,在炼丹之过程中证道,丹成道证,丹毁道衰!

此刻,同着这枚即将要被练成的仙丹,他心中之种种感悟,亦早已积蓄成海,此刻只差一层薄膜,就将喷涌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