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临黄河,甫靠大山,东西百馀里,开路於断裂的山石缝中,号称“车不容方轨,马不得并骑”,有一夫当关,万夫莫过之险,本名函谷关,东汉後才改名为潼关。
战国时期,六国屡屡合纵西向攻秦,但亦只落得屡屡饮恨於函谷的凄惨下场。
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
就是这险峻的兵家必争之地,令长安稳如泰山,避过关外的烽火战乱!
潼关距离长安不过三百余里地,叶凝乃是为避险而回,故而在这座天下闻名的雄关之前,并未停留,而是继续一路疾行,不过半日功夫就赶到了长安。
正所谓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都壮,安知天子尊!
文物荟萃,千秋帝都。长安位於有“八百里秦川”之称的关中平原渭河南岸,周、秦、汉、西晋、前赵、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均建都於此。
长安南是秦岭山脉中段的终南山,重峦叠嶂,陡峭峻拔,成为南面的天然屏障,有“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的磅礴气势。
北则有尧山、黄龙山、嵯峨山、梁山等构成逶迤延绵的北山山系,与秦岭遥相对峙。
在这些山岭界划出来的大片沃原上,长安城雄据其中,泾、渭、刿、灞、澧、涝诸水宛如晶莹闪烁、流苏飘荡的珠串般环绕萦回,形成“八水绕长安”之局。
这些河流犹如一道道的血脉,既给长安提供丰富的水源,也使长安充满活力!
“秦中自古帝王州”,正因种种战略和经济上的有利条件,自古以来,长安便得到历代君主的垂青。
秦始皇赢政以之收拾战国诸雄割据的乱局,开创出中央集权大一统的局面。
到西汉张骞两次出西域,开辟了长安至西域的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长安更升格为国际级的名城,联结中外文明的纽带。其况之感,只有东都洛阳堪与比拟。
隋朝建立后,创建新都,名为大兴,并不断修建扩充,使之更为宏伟壮丽。时至于今日,长安的城墙高达三十丈,连绵数十里,墙上宽阔可跑马,每个一段距离便有一座城楼耸立。
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一座三十丈高的城墙极其突兀的突出地平线,傲然耸立,有一种说不出的庄严肃穆之感。
便是叶凝第一次得见此景,心下亦是不由感慨万分,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是没看过的人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的震撼人心!
俯视着这一段宏伟的城墙与热闹繁华的城池,叶凝目光幽深,思绪莫测,任何人来到这里看到这堵城墙都会自心内油然而生起一股敬畏之感。
而这,也正式建造这座城池的大匠故意营造出来的!
这个世界的机关巧匠,尽管没有蒸汽机、内燃机这些动力,但是凭着传承悠久的墨家、公输家那精妙至极的技术,亦赫然发展出了一条神鬼莫测的机关术。
这个世界对于水力等自然力量的利用,已经达到了巅峰,甚至产生了一套借助水力系统发动各种机关,用于营造坟墓城池等等的技术……
凭借着这套超乎想象机关技术和武者的伟力,那些机关大匠们才在这个看似落后的世界里,建设处了如长安、洛阳、江都这样壮丽雄伟的巨城!
长安城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份组成。宫城和皇城位於都城北部中央,外郭城内的各坊从左、右、南三面拱卫宫城和皇城。以正中的朱雀大街为界,东西分属万年,长安两县。
宫城和皇城乃唐室皇族的居所,郭城则为百姓聚居生活的地方,各有布局。
千百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田。
长安郭城共有南北十一条大街和东西十四条大街,纵横交错地把郭城内部划分为一百一十坊。
其中贯穿城门之间的三条南北向大街和三条东西向大街构成长安城内的交通主干。
其中最宽敞的是等若洛阳天街的朱雀大街,阔达四十丈,馀者虽不及朱雀大街的宽阔,其规模亦可想见。
顺着车水马龙的人群,叶凝向着明德门行去,在这关中之地,穿着这一身楼观道的紫金道衣,纵然是千古帝都长安,楼观道的弟子依旧是来去自如。
无需任何的验证,他直接进入长安城内,踏足朱雀大街,此时距大隋开国已三十余年,正是物华民丰的盛世之时,人来人往,一派生平,繁华热闹之处更胜洛阳。
长安之内最为著名的首选朱雀大街,其次就是位於皇城东南和西南的都会市和利人市,各占两坊之地。
市内各有四街,形成交叉“井“字形的布局,把整个市界划为九个区,每区四面临街,各种行业的店铺临街而设。
每区之内,尚有小的巷道,便其内部通行。两市为长安城最热闹的地方,酒楼食肆不少更是通宵营业,为长安城不夜天的繁华胜地。
走在这条贯通长安城南北的主轴上,叶凝心中微微叹息,得了鲁妙子机关建筑传承的她、见识过前世高楼大厦的她——
此刻步行在这座集墨家、公输家机关造诣大成的巨城之内,在两方都有所了解的同时,亦不由深深的为此世机关术之强大,机关大匠手笔之恢宏而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