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眼前这位放下了帝王架子的皇上,杨鸿章却想到了李自成、吴三桂,还有那个倾倒众生的陈圆圆。如果历史不发生改变这些改变大明甚至汉人命运的风云人物即将粉墨登场,而眼前者为被称为英明神武的年轻皇帝的最终归宿却是煤山。
历史传言此人生性多疑,孙承宗一代帝师,蓟辽总督一手打造了关宁锦防线却被他压制十余年在高阳蹉跎岁月,袁崇焕先是被他委以重任携带天子剑督师辽东,却最后被凌迟。更夸张的是局历史记载崇祯一朝被处死的总督、巡抚每年都会有那么几个。在这样一位皇帝上边做事真是半句如伴虎。
十六岁登基,朱由检与文官集团们的关系非常微妙,一方面互相仇视,另外一方面又互相利用。这是历史带给杨鸿章的结论。杨鸿章能够理解,与其说腐朽的大明朝廷,不如说腐朽的文官集团。年轻的皇帝想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摆脱文官集团的控制,但是现实又让他不得不依靠这些人。在扭曲中寻找平衡,不早生华发才怪。
不管历史上的皇上朱由检是怎样一个人,然而在自己的事情上,不能说他有多英明,多慧眼识珠,能够为了一正四品的武将屈尊亲自入地牢,这已经是许多高高在上的皇帝不能为。在面对臣下熬那么无礼冲撞却能沉下心来听对方发泄,然后在看完奏章后居然决定重用。想来为了自己这一个进士出身和正四品的文官,他没少跟内个那些老头子较量,他这一头的白发或许正是被内阁那些老头逼成这样的。
跪在皇上面前大约沉默了盏茶功夫,杨鸿章突然准备好的辞去户部员外郎的想法烟消云散了。人家一个皇上为国为民都这样了,自己一个秀才还能有限么子个挑三拣四如何对得起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不说士为知己者死,总归要对得起这份礼遇才好。
“杨爱卿,朕可是等着你为辽东十几万将士筹集军饷呢,若是那一天凑够了,朕就给河南、陕西农民减税。放心,朕不会让你做商鞅、张仪的。朕准许你自己挑选精锐入城护卫左右。”朱由检一脸期待地看着杨鸿章。
“皇上,税率改革必定困难重重,臣要面临的是满朝勋贵和大臣们的反对,比商鞅还要艰难。臣想请皇上恩准让锦衣卫或者东厂派人协助……”既然决定领了这个差事,杨鸿章就打算将他办好,不然光耍嘴皮的赵括是不可能长得到刀皇上的信任的。
“王承恩,去请曹公来。”朱由检显然也意识到了杨鸿章要做的事情的重要性,连忙让王承恩去请大太监曹化淳。能够被皇帝尊称为曹公的,也足以见曹化淳在皇宫里的地位。
杨鸿章则十分意外朱由检对于自己的要求竟然不加思考的答应了,看来这位皇上比自己还知道税率改革到底有多么困难。要不然直接出动曹化淳。
很快曹化淳就领命而来,见到了传说中的杨鸿章也是很好奇,和一般的太监不同,曹化淳虽然不是魏忠贤的死党,但是自比家奴与外臣们是天生对立的,所以听闻杨鸿章的税率改革的想法之后显得异常兴奋,一张老脸上居然也红扑扑地。或许在这个老太监看来能够让外廷那些老家伙们难堪就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于是杨鸿章便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这次改革兵分三路,皇上朱由检自然在朝堂上拿着杨鸿章的奏章做文章,让大臣们讨论然后拟定个章程来。当然不用仔细想,朝臣们一定会联合起来抵制新税率,甚至那些平常不参政的勋贵也会不断地尚书给皇上,要求停止税率改革,甚至要求罢免处置杨鸿章,朱由检要做的就是尽量抗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曹化淳负责调查京城的商业,主要是一些跟官员、勋贵有关联的酒肆、踩楼、赌坊之类的,以备不需,最主要的杨鸿章想通过曹化淳的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那就是打明不是没有钱,而是被满朝的勋贵和文武大臣们垄断了。只有在大数据面前皇帝朱由检才会彻底相信杨鸿章。
杨鸿章则负责起草具体的条例,以及应对朝臣们可能的反扑。税率要改,但是也不能一刀切,必须加以区分暴利行业和传统行业以及微利行业。杨鸿章是想通过税率追求相对公平,同时为朝廷开源,绝对不是为了将大明的商人劫掠一空。所以商税率一定要增加,但是必须区分行业和商业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