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章 列为贡品(1 / 2)

 “大哥,这是你们自己种的?”杨峥和卖家闲聊。

卖家是一个粗壮的汉子。叫做陈三。是家里的老三。也是家里的军余。

这些人没有自己的地,都是靠租别人的地耕种的。

你说他们是佃户吧,他们又属于军户。是不能轻易脱籍的。至少需要兵部尚书批准。

你说他们不是佃户吧,实际上就是佃户。

明太祖朱元璋肯定想不到,自己当初设计的那么完美的制度,会有那么多缺陷。

似乎也没有人公开提出要彻底的改革户籍制度?

估计是文官系统不愿意。

现在的大明朝,文官的地位非常高。

你要改革了户籍制度,可能就会影响到文人的地位。文官自然不愿意了。

不行。

得改!

得彻底取消户口类别。

“对啊,我自己种的。就在野外,田头地尾种的。”大汉陈三热情推销。

杨峥拿起一个红薯看了看,的确是后世的相差无几。

灾民用来做主粮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总要比吃观音土好得多。

问题是……

没有人重视。

大汉都说了,只种田头地尾。

也就是说,是不可能用真正的耕地来栽种的。

事实上,江南地区也不可能推广红薯、土豆、玉米之类的。这里有更高价值的农作物。

这些南美洲传来的农作物,还是要在内地推广。尤其是崇祯二年被鞑子入寇蹂躏过的北直隶多处地方。它们的产量可是要比小麦高的多。生长周期也快。三四个月就有收成。木薯之类的茎叶还有毒。如果是不知道底细的鞑子战马吃了,说不定会毒死它们……

“大哥,种这些东西的人多吗?”杨峥继续问道。

“不多。就我一个人种。”大汉回答。

“你知道怎么栽种吗?”

“知道一点点。”

“你来帮我种吧。我请你。”

“啥?”

大汉茫然。

他听不懂杨峥的说话。

“我家里有几百亩旱地,你来帮我栽种这些东西。”杨峥说道,“我每个月给你三两银子。”

“多少?”大汉顿时就两眼放光。

三两银子?

没有听错吧?每个月?

“对,我给你每个月三两银子。”杨峥重复强调。

“那,那……我婆娘……”大汉有点犹豫。

“你还有婆娘?”

“有……”

“将你的婆娘也带来。全家都带来。你婆娘会种,也给三两银子一个月。”

“会,会,会!”

大汉忙不迭回答。

其实他婆娘不会。但是怎么可能说实话。

杨峥也不介意。

他确实需要人来研究一下。

要总结出一套简单有效的办法,才能迅速的推广。

何况,还需要育种呢!

红薯倒是简单,直接用藤蔓就行了。

可是土豆是需要切块,等到它发芽的。这些都是新鲜事物,估计懂的人不多。

还有玉米的育种,也是有一点点难度的。

这个年代,是没有专门的农业科学家的。

宋应星那是半路出家。

况且,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里面也有很多谬误。

杨峥自己也不是农业专家。但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后世的玉米、红薯、土豆之类的应该怎么种,他还是知道一点的。

就是这么一点点,对于明朝人来说,已经是跨时代的学识了。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这些东西登上大雅之堂。

比如说,让崇祯皇帝亲自示范如何食用。

或者是故意抬高它们的身份,列为贡品。

没错,就是贡品。

一说是贡品,身价倍增。

有个大号就是爽,各种操作都顺利很多。

忽然心有所感。

被人跟踪了。

显而易见,常州府不平静了。

估计有很多人想他立刻下去十八层地狱。

“帮我剥几个木薯。”杨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