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纯阳巾(1 / 2)

道姑翾楚 大唐长公主 2796 字 2019-12-16

 翾楚说:“看样子你对道士戴的这些帽子啊,还挺有研究的,那你讲一下,到时讲一讲都有什么帽子呀?”

萧天枢笑道:“我虽然不算是出家弟子,但是我对道教的虔诚还是研究的很多的……”

道士戴的帽,称“巾”,有九种,称“九巾”。俗言“道有九巾”,但是九巾的名目并不固定。清代闵艮《清规玄妙》记载的九巾,为唐巾、冲和巾、浩然巾、逍遥巾、紫阳巾、一字巾、纶巾、三教巾和九阳巾。清末至今,变化较大,现在流行的九巾为:混元巾、庄子巾、纯阳巾、浩然巾、逍遥巾、荷叶巾、太阳巾、一字巾、包巾等九种。

混元巾:又称“冠巾”。圆形,硬壳,帽顶有洞,可以露出发髻。后上部稍高起,以示超脱。混元巾是道教最正式的头巾,规定举行“冠巾”仪式拜师之后的道士方可戴用,现在这一限制逐渐打破,未经冠巾戴用此巾的道士不在少数。全真派高功在举行斋醮科仪时均用此巾,并在露出的发髻上面别以道冠。正一派道士今日已无蓄发传统,为了方便,就将混元巾和道冠缝在一起戴用,有的帽顶还折出方角,成为混元巾的一种变体,台湾道士称为“巾”,又名“角冠”。

庄子巾:又称“南华巾”。帽底圆形,顶坡而平。帽顶向后上方高起,以示超脱。帽前正中饰有“帽正”见后介绍。多在秋冬天气戴用,道士不蓄发者或年老脱发者喜戴此巾。

纯阳巾:亦称“乐天巾”、“华阳巾”、“紫阳巾”、“九阳巾”或“九梁巾”。帽底圆形,顶坡而平。帽顶向后上方高起,以示超脱。帽前上方有九道梁垂下,“九”为纯阳之数,代表道教“九转还丹”之意。帽前正中镶有帽正。现在的正一派道士多戴此巾。

浩然巾:即“风帽”。里面絮以棉花,以为御风挡寒之用。北方的道士尤其老年道士,冬日风雪天气可用此巾。

逍遥巾:乃是一块方形亦有圆形巾料,包于发髻之上,系上两根长长的剑头飘带,称为逍遥巾。另有一种是用庄子巾或纯阳巾,饰以美观的云头图案,帽后缀上两根长长的剑头飘带,亦称逍遥巾古称“雷巾”。年轻道士喜戴此巾,行动之间,飘带摇拽,显得潇洒自如。但有些道观的老道长认为戴用此巾有失庄重,而废止之。

荷叶巾:宋代庶人的一种巾子,开始叫花顶头巾,后士人甚至女性皆戴,并有两脚垂于后背,称为逍遥巾。宋代米芾《画史》中有对此巾的记载:“士子国初皆顶鹿皮冠弁,其遗制也,更没头巾…,乃去皮冠,梳发角加后,以入幞头巾子。中篦约发,乃出客去。覆如是,其后方有丝绢,作掠子,掠起发,顶帽出入…,又其后方见用紫罗为无顶头巾,谓之额子,犹不敢习庶人头巾。其后举人始以紫纱罗为长顶头巾,垂至背,以别庶人黔首,今则士人皆戴庶人花顶头巾,稍作幅巾,逍遥巾。”全真派道士出家不久,因发髻未能全部挽起,或夏天天气热时多戴此巾。戴起此巾,好像神仙一样,显得仙风道骨,格外逍遥自在。故命名为逍遥巾。

太阳巾:即草帽或棕笠。道士夏季在烈日下劳作,可戴此巾。有的道士为了和社会上有所区别,就在帽顶掏洞露出发髻,或在帽沿上绘以八卦、太极等道教图案,或者写上自己所住道观的名字。

一字巾:即一根束发用的带子,两端各缀一片帽正,两片帽正相叠扣在一起,就能戴在头上。这是所有道巾之中,最为简便的一种。道教规定,不可光头进入殿堂,必须戴有道巾,若无其他道巾,扎上这根带子也可顶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