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之滨,有座小城叫滨海。
几百年前,这里出了位天资聪颖的书生。
书生三岁启蒙,五岁能诗,六岁作赋,名动天下。待弱冠之年,书生已通晓诸子百家,然而参加科举考试却只中了末榜进士。
书生不愿为小吏,便在滨海开了间私塾,当起了教书先生。
书生自甘清贫,淡泊名利,授课之余收集民间典籍,修订注疏,却在无意中触通修行法门,进入修行者行列。
书生犹爱莲花,尝作《爱莲说》一文流传天下。
滨海知县应家小姐应无瑕仰慕书生才华与品德,自愿下嫁书生。
书生与应家小姐婚后相敬如宾,恩爱无间。应无瑕婚后取名应不离,表明自己心迹。书生授予爱妻修行法门,应不离身具慧根,亦进入修行者行列。
两人婚后不久喜得一子,宠爱有加。
谁知在他们孩子五岁那年,滨海突发天灾,下了七七四十九天暴雨,洪水暴发,海水倒灌。
为保护全城百姓,书生夫妻俩率领民众日夜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
那时候,两人虽然迈入了修行者行列,但修为尚浅,根本无力回天,最终洪水冲垮城墙,淹没县城。
书生夫妻拼命拯救百姓,将成千上万人从洪水呑噬中抢救了出来。两人精疲力竭时,才想起寻找被洪水冲散的家人。
可是,他们从逃出来的邻居口中得知,应家婢女抱着公子逃难时被倒塌的房屋压倒,随之而来的洪水已将他们吞噬了。
书生夫妻俩悲痛欲绝,性情大变,尤其是应不离从此变得越来越冷漠,冷眼看世界。
书生痛定思痛,觉得人虽然无力回天,但如果能先知先觉,仍可避过天灾,于是苦心钻研起卜算勘與术,希望能预知天灾人祸。
应不离认为人类命运无常,只有获得神的庇护,人类才能趋吉避凶,才能获得幸福。之后,她接触到光明神教教义,便信奉起光明神。
两人之间产生予盾,应不离最终离家出走,远赴北漠,加入了光明神教。
…………
“那位书生就是眼前这位二先生,婆婆我就是应不离,”应婆婆讲述完故事,黯然道:“不离不弃,可最终还是各走各的阳光道。”
真真听了心生感动,低声道:“二先生与婆婆如今重逢,不能和好如初吗?”
应婆婆摇了摇头道:“孩子,你不懂,如果两个人踏上方向不同的路,只会越走越远。”
二先生沉声道:“不离,是你在岐途中越走越远!人的幸福只能靠自己创造,寄希望于神,终究虚妄。”
应婆婆喟叹一声道:“当初我们争论了那么久,谁也说服不了谁。事实上,信奉光明神的人不比信奉书院理教的人少,所以,我们之前没有分出对错,我现在也不想再与你争论了。我知道今天你主动来,就是想做个了结,所以,待我了结心愿后,便与你走!”
说完,应婆婆转头对真真说道:“孩子,婆婆现在助你开窍,开窍后,你的神识进入玉如意内便可参照我圣女殿独有功法《圣女心经》修炼了,今后能走多远,就全靠你自己了!”
真真点点头,按照婆婆的要求闭目打座。应婆婆手抚其顶,一道圣洁的光辉自其手心缓缓注入到真真体内。
持续了一刻钟,应婆婆手心光辉消失,真真睁开眼,眼中有月光闪烁。
应婆婆缓缓站起身,显得更加佝偻,脸上的皱褶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