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章 欺君罔上(2 / 2)

兴汉使命 开先洞人 0 字 2020-06-30

潼关镇帅军成功拿下了华阴城之后,邓艾秉承梅园的旨意论功行赏。

督帅高明加爵一等回地方任州军将领。

只是在讨论张泉的问题时,邓艾和庞统有了分歧。

“督帅张泉,遇事慌乱;擅离职守,误军误国!”庞统说道:“伏凤峪之战不利,我作为参谋长要负主要责任。张泉作为督帅,干了副将的活儿。擅自离营导致徐庶攻营的时候军心不稳,大军损失惨重。古之名将治军,当以赏罚分明为要。既然存在着失职的行为,就应该有所处罚!”

“参谋长,你要为失误负责,本镇帅没有意见。”邓艾寸步不让的说道:“可是张泉不行,张泉救援伏凤峪战场有功。倘若不赏,那两万出击的将士如何自处?”

邓艾的理由很简单,庞统轻敌中伏,是有决策上的失误。督帅张泉救援上级心切,出击将士更是打残了程武的伏兵。

要是张泉有罪,那出击的两万将士该如何论功行赏?这不是误导兴汉军上下嘛。大战复杂多变,杀敌立功而由于上级的决策失误被抹杀,就等于变相的鼓励将士们在战事不利的时候敷衍了事。

刘正列席了会议,对于邓艾的担忧非常认同。督帅张泉不受赏,下面的人好意思邀功了。兴汉军高级将领家大业大,俸禄之外还有额外的红利。即便是不拿封赏,也照样吃香的,喝辣的。

可是那些最底层的将士又该怎么办呢?假如上级有罪,下级反而有功。这不是扯犊子嘛?以下克上可是军中大忌。

只是定了督帅张泉的临战决策失误,势必会过大于功,怎么赏又成了问题。对于张泉个人来说,赏与罚都不是问题。

问题是给督帅张泉的处罚定性之后,那些阵亡的将士怎么办?还有那些活下来的杀敌有功的将士又该怎么办?

督帅张泉受罚,下面的几个副将总不能大张旗鼓的受赏吧?副将不受赏,更下一级的校尉更没有理由请功了。

张泉部六万多将士,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到头来无功有过,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嘛?高级将领福利高,待遇好,一次不赏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可是那些指望着军功改善自己和家人生活水平的普通将士呢?他们拿不到封赏,白忙活了一场,难道就不会有怨言吗?

刘正觉得庞统的意见过于书生意气。督帅张泉有功也有过,可是跟随出击的副将在伏凤峪战场上的表现,绝对是有功无过。

一番计较下来,张泉受罚。跟随他出战的副将立功受赏。这不就是变相的鼓励以下克上吗?即便是那名副将没有上位的野心,可是形势所迫,面对顶头上司的猜忌,他还有别的选择吗?

邓艾保护张泉,其实是想维护兴汉军的上下级制度。要罚上级赏下级,到头来只会自食其果。毕竟踩着顶头上司上位的人,肯定会成为同袍眼中的另类。

庞统只知道军令如山,却不知道官官相护。假如真的罚了张泉而赏了副将,其结果就是开了军中内斗的先河。

二桃杀三士呀!副将受了赏,其地位与受罚的督帅相差无几。即便是两人不想内斗,还能心安理得的把后背交给对方吗?

县官不如现管!主将受罚而副将得赏,不是摆明了要孤立那员受赏的副将吗?有压迫就会有反抗,一支军队有了内斗的际象,如何提高战斗力呢?

刘正有些理解诸葛亮为什么要斩马谡和李盛了。纯粹是为了拱王平上位。只可惜事与愿违,众将自诸葛亮而下皆受罚,唯有镇守街亭的副将王平有赏,这能服众吗?至少荆州派的将校不会服气,益州派的将校也会心存芥蒂。

梅园曾经讨论过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得与失。邓艾也组织了军中将领讨论。前车之鉴犹在,为什么还要继续栽跟头呢?

“士元,对于督帅张泉的是非功过,得从全局的角度进行考量!你想要维护军法没有错,但是得多替那些奋勇杀敌的普通将士考虑一下才行。治军,也是做人!凡是那些有利于军中团结的事情,排除万难也要做到;凡是那些不利于军中团结的事情,无论如何正确都不要轻易的尝试!”刘正说道:“你所认为的赏罚分明,其实是在兴汉军内部制造矛盾。”

庞统认可了刘正的话,原来诸葛亮犯的错误,是所有的谋士都容易钻的牛角尖。杀了主将,拱副将上位。这不是明摆着自废武功吗?

邓艾综合了众人的意见,决定上奏梅园,陈明事实替督帅张泉请功,确保潼关镇帅军的团结。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