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职业化的波折 二(2 / 2)

从球童开始 锄禾当舞 3719 字 2019-12-11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当时的情况时易景茜说“我们网球奥运会是没有预选赛的,完全看积分,一年之前的积分才开始算,所以一年之前的奥运积分赛对我们来说压力很大,也很紧张。在当时,华夏参加职业网球比赛的机会非常有限。”

易景茜继续说道“九十年代初华夏不可能举办国际赛事,所以我们必须花钱去欧洲打。而且多打比赛,一般都是四五站比赛。所以那种比赛是非常难的,好几次都是哭着输下来的。”

1996年法网,易景茜爆冷击败了前奥运会冠军、后来的世界第一卡普里亚蒂,2年澳网她闯入了第三轮,这两次职业生涯最大成就都是在奥运年取得的。

虽然当时网球不受重视,定的要求也不高,但亚特兰大和悉尼,易景茜都止步首轮也确实给自己留下了些许遗憾,不过她的名字却永远留在中国网球历史上。

22年的釜山亚运会,华夏网球队一牌未得。让一向以亚洲老大自居的华夏受到重击。此时在经历了20多年谨小慎微的尝试之后,网管中心终于顺应国际潮流,提出了华夏网球职业化的初步构想,

因为当时世界职业网球发展势头相当迅猛,水平提升的速度也是令人瞠目结舌。

即便华夏选手的目标只有亚运会和奥运会,但不参加职业比赛,就会让自己选手的水平同国际顶尖的差距越拉越大。这样的话,想要在亚运会甚至奥运会上等有职业选手参加的综合性赛事上取得好成绩,几乎没有一点可能。

22年釜山亚运会的一牌未得让中国网球管理中心下决心实施酝酿已久的“球员职业模式“……尽管这个所谓的职业化模式仍然是以亚运会和奥运会为目标,但终于有了更加具体的目标和计划。

网管中心一方面确立了“必须坚持走职业化的道路“的指导思想”,同时也坚定了“以女子网球为重点,以女子双打为突破口“的战略方针”。

于是,国家网球集训队最醒目的大标语,就变成了“多参战挣积分进奥运……”

金牌任务对“金牌的含金量”是忽略不计的。

所以哪怕女双项目无论从奖金还是影响力来讲,都与单打比赛相差巨大,但也正因为如此,才让网管中心终于发现了女双项目这个可以投机的“契机。”

当时的一个澳网男女单打冠军,最高的奖金额度在220万澳元(约一千万多点软妹币)左右。

而双打的奖金却只有45万澳元。两人平分后几乎只有单打冠军的十分之一。

正因为如此,国际上的职业网球运动员对单打都不是很重视。往往在大赛期间都是临时配对,能多赚到一点是一点……

所以华夏网球“职业化”的方针便将女双定为突破口。因为华夏选手在体制管理下,都可以固定搭配,在配合上远比临时配对的选手默契。

尽管当时以李娜为代表的优秀运动员明确表示不喜欢打双打,但在22年期间,还是被迫与李婷配对,打了两年多的双打比赛。

与此同时,在所谓的“职业化”目标和战略都明确并得到了更高层次的批准后,国家也加大了对网球事业的经济投入。

在网管中心制定的“某某某”等特定的既定目标下,开始允许运动员大范围地参加国际比赛,开始了“华夏特色职业化”的试水。

李娜、李婷以及后来的郑洁、晏紫等选手,就成为了这一目标和战略下的第一批受益的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