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揭秘原因(2 / 2)

但太子觉得不妥,就把此事报给了建元帝。

其实要说此事就是置之不理似乎也没错。但建元帝与太子想到的却是宋朝皇室的一件例子。

宋朝皇室中,历代皇帝子嗣凋零,宋真宗赵恒长子逝世后,宋真宗便把宗室赵允让抚养宫中,后来仁宗赵祯出生,又把赵允让送出宫去。

若此事到这也就罢了,但后来偏偏仁宗三子早夭,没有子嗣,又把赵允让之子赵宗实接入宫中抚养,但很快豫王赵昕出生,赵宗实就又被送出了宫。

但值得让人疑虑的是,这位豫王赵昕很快夭折了,赵宗实又再次进了宫,改名为赵曙,是为宋英宗。

也许别人对此也只以为是寻常的帝王无嗣,不得已才寻宗室子承继后嗣。

但作为皇室中人,建元帝和太子却只看出了宋朝时宗室与皇帝的博弈,甚至后来豫王赵昕的死,未尝不是宗室的野心作大以后,迎来的的反噬结果。

后来就是宗室胜利了,而仁宗也不得不让外人继位。

尤其是建元帝,他对宗室防备久也,只是明面功夫做的不错,甚至还让宗室女之女嫁给自己的嫡子徒显谦,也就是如今的太子妃,但再多的权力却不肯给。

而太子对宗室虽忌惮,但也不如建元帝这般小心,但对宗室没有好感也没坏感。

这次警惕之心也是上位者的疑心本能。

建元帝对太子的警惕很是欣赏,没办法,一开始他还真担心太子会因为太子妃的影响,会偏向宗室,但现实让建元帝也放了心。

而宗室中,其实并非无人知道建元帝的忌惮,比如老勇王。

其实老勇王的情况颇为类似那位宋朝的赵允让,子孙繁盛,赵允让就足足有子女三十余人,被过继的英宗便是赵允让第十三子,与宋朝皇帝子嗣凋零的情况截然相反。

而如今太子就面临差不多的局面,他就明宣一个儿子,明宣到不至于早夭,但若是他被传出修仙的传闻,宗室逼迫太子选择宗室子养在宫中,太子也不能断然拒绝啊。

但太子和建元帝是知道明宣对修仙并无兴趣的,这样做无疑是为明宣将来埋下了隐患。

若真有宗室被挑大了野心,那将来皇室继承定然要出乱子的。

而老勇王既然知道建元帝的忌惮,加上他也并没有太多野心,也即将大限将至,为了不让勇王府被其他有心人当枪使,他就配合建元帝和太子演了一出双簧。

而能镇压宗室想法的办法不多,总有人想着能钻空子。

但是唯独有一个办法,就是借势,宗室中再嚣张,也不会有人对太祖陛下有什么质疑。

太祖陛下既是开国皇帝,又是得道飞升的仙人,可不是那些其他的祖宗长辈们。

正巧明宣与太祖类似的面容便可以做文章了。

当然建元帝和太子也是确定了此事不会冒犯先祖,建元帝特意还去了太庙一趟,回来以后便定下了这个计策。

故而,就算老勇王真有什么心思,也不敢下手了。

老勇王这个宗人令,可是除了皇帝以外,知道皇家秘史最多的一个人,人知道的多了难免有所敬畏,更别说他快要死了。

所以在建元帝找到他时,他深感荣幸的接了这个差事,做了一场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