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面见太子(1 / 2)

 出乎王士誉意料,和王父传授给他的经验不同,还没有一盏茶的功夫,他就被太监恭恭敬敬的带到了太子面前。

这是王士誉第一次见太子,没敢抬头,但不经意间还是看见了太子的面容,但王士誉却总觉得太子似曾相识。

王士誉还没想明白为何有这种感觉,就被太子的话牵走了注意力。太子出乎意料的温和,让王士誉心中的紧张消失了不少。

接下来太子的问话,让王士誉都不知不觉的交代了所有,王士誉回过神来时,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心中吓得不轻。

太子见了却笑了笑,然后看向明宣,问道:“你倒是机警,不过也帮了父王的大忙了。”

明宣诧异父王直接这么说,尤其是在王士誉面前,但也没在意,就直接说道:“能帮上父王的忙就行,不过王士誉他的家里可经不起太多风浪,父王好歹看在他也是功臣的份上,莫要牵连了他家。”

太子听了只笑了笑,没点头也没摇头,对明宣道:“这些事你就不用担心了,你先带着王士誉回去吧,学院里可是你定的规矩,除非有特殊情况,不得擅自缺课的!”

明宣听了,忍不住抱怨道:“父王还真是过河拆桥,罢了,儿臣不在这碍您的眼了!”

说着明宣看向早就呆愣住的王士誉,道:“还不走,你以为我父王还管饭呢!”

这话一出,吓得王士誉脸色都白了,但是王士誉没想到竟听到太子哈哈大笑,浑然不在意一样,王士誉偷偷看了太子一眼,见太子的表情一点不像是先前那样,看着十分开心,王士誉恍然明白,为何觉得太子似曾相识了。

太子和太孙分明是几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只是先前太子即使态度温和,也带着一股气势,和太孙平易近人的态度相差甚远,但即使如此,父子两人看着也有几分相似之处。而如今这么一笑,只要眼睛没瞎的人都能看得出太子和太孙有多相像。

太子笑过以后,说道:“好了,刚刚你回来的时候,父王已经让人带信给你母妃了,你母妃给你准备了不少你爱吃的点心,这会儿应该已经送到你马车里了,父王就不留你了!”

在王士誉的观察下,他发现太孙对此十分高兴,道:“多谢父王还惦记着儿子啊!回头儿子也给您带一样点心,是儿子指导学院的厨娘们做的,到时候您和母妃也尝一尝!”

王士誉怀疑自己眼花了,只见太子脸皮抽了抽,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只是着急的挥了挥手,道:“行了,你们回去吧,快走吧!”

太孙脸上也带着一丝笑意,直接带着他走了。

王士誉浑浑噩噩的跟着太孙走出了詹事府,才反应过来刚才究竟发生了什么,他这会儿只觉得脑子都不够用了根本想不明白为何会有刚才的情景。

等到了马车上,王士誉见太孙一坐下,便把马车的小桌上多出的那盒东西打开,看着十分高兴,但很快,太孙的表情一变,直接扣上了食盒,掀开马车门帘,道:“来人啊!”

太孙出行,身边是跟着不少侍卫的,故而太孙一吭声,就有两个侍卫过来,躬身问道:“太孙有何吩咐?”

明宣脸色阴沉的把食盒递给了两人,道:“去,把这食盒交给父王,就说这里边的点心有问题!”

明宣这么一说,不仅两个侍卫吓了一跳,连旁边旁观的王士誉心里也是一个咯噔,怀疑自己是不是碰上了什么皇宫阴司。这个事儿太大了,点心有问题,可这点心刚才太子还说是太子妃送来的,太子和太子妃总不会害太孙,那么背后借这个点心想要谋害太孙的人就其心可诛了!

两个侍卫侍奉明宣已久,倒也还敢问一问,“不知殿下可否告知属下,这点心哪里出了问题?刚才来送点心的是东宫的太监送来的,属下仔细检查过,食盒上的封条并没有问题!”

明宣摆了摆手,道:“这是从东宫那就被人换了,不管你们的事,而且这点心本身没什么问题,只是八成是送错了,你拿回去,母妃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

明宣臭着一张脸,但也不能不解释,他自觉虽是太孙,但若是不说清楚,让属下遭了罪,也未免不好。

但这个点心事件实在太恶心人了,明宣很难摆出什么好脸色。吩咐完侍卫以后,明宣便放下了门帘,并道:“行了,回学院吧!”

马夫听了命令也不敢耽搁,忙驾着马车离开了此地,只留两个接了命令的侍卫面面相觑,然后一同转身回了詹事府。

到了詹事府,两人还算熟识的,在詹事府当侍卫的李岩见了两人,诧异问道:“你们两个怎么又回来了?不是跟着太孙离开了吗?”

说着李岩注意到两人手中拿着的食盒,更是奇怪,继续问道:“这不是太子妃娘娘让人送来的食盒吗?怎么又拿回来了?太孙呢?”

说着李岩张望了左右,没发现太孙的踪迹,又看向两人。

这两个侍卫苦笑着把刚才的事情告诉了李岩,然后让李岩给他们通禀,“太孙让我们把这食盒送给太子殿下,劳烦通禀一声!”

李岩听了不敢大意,虽然太孙说了点心没什么问题,但是点心竟然被人换了,还是在东宫被换的,太孙生气也是应该的,怕是太子知道了也会震怒。因此忙进去通禀。

等太子见到这两个侍卫时,已经从李岩那里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表情冷肃的对着两人说道:“把食盒呈上来!”

两人忙应声,把食盒交给太子身边的那个太监,太监接过以后呈到太子面前。太子打开了食盒以后,面色就更不好看了。

冷哼了一声,道:“看来本宫的东宫,也这般乱七八糟,东西都能送错,这是不把本宫和太孙放在眼里吗?来人啊,回东宫,并且传信给太子妃,让太子妃把接触过这个食盒所有的人都抓起来,挨个审问。”

关于竞技的项目,明宣很快就决定了下来,也没有和大家商量,定下了一共三个大项目。

第一个大项目属于田径类,包括跑步和跳远。跑步分长跑和短跑,路程分别是五里和两百步。长跑按照明宣的估计,是在皇庄常用的跑步场地,一共跑五圈就可以了,至于短跑,到时可以也好测量。

按照明宣的估计,这个跑步项目参加的人怕是不会少,故而应该需要进行多场比赛的。

跳远的话,是明宣新加的,对于跳远这个项目,也是明宣的恶趣味,跳远其实在皇庄训练时,是作为一种惩罚技能存在的,只是是一种连续性的蹦跳,有点像青蛙跳,当然明宣规定的跳远与那个并不相同。

但若是学院的学子们想到这上面,也无可厚非,谁让他们竟有志一同的,连跳远有关的项目一点没提呢?明宣挑着眉暗暗想道。这个项目属于助跑跳,算是一种趣味横生的项目,到时众人跳远以后的狼狈模样绝对是一场好戏。

第二个大项目,便是射箭类的,倒也不是干巴巴的射箭,是骑在马上射箭,同时考验骑术和箭术。这个项目一下子就难了不少。除此以外,还有比较基础的投掷类,不是投壶,是投掷枪的,这个需要一定臂力。

这两项小项目属于比较专业的了,一般没有经过长时间训练的人是没那个能力的。故而明宣也没多费心思。毕竟学院主要还是要看学业的,不是专门学武的,明宣并不想设立太高的门槛,这个大项目,是想让擅长这些的学子们炫技用的。

还有第三个大项目,这个项目其实属于明宣自己的私心,团体比赛类项目,也是明宣心中最重视的项目。

明宣知道,前面两大项加起来,按理说也比不上团体性的项目,无他,参与度的问题。

明宣是想组织起来一场可以让学院大多数人参与进来的比赛,这就是一件比较难得事情了。后来明宣决定了许久,还是把马球没列入其中,只选了蹴鞠,但是蹴鞠比赛的规则,也让明宣改进了一番。

关于蹴鞠,其实自古以来便有不少玩法,玩法多种多样,《蹴鞠谱》上说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这句话的意思是蹴鞠的踢法就有多种多样,不同的踢法还有特定的讲究,十分繁杂。

明宣曾翻阅过有关的记载,只觉得光这些规则,都很难让所有人记清楚。

所以最后,明宣从脑海里翻出一种似乎比较简单的比赛方式。就是两队双方互相踢球,双方各有十一人上场,一个守门员和是个踢球的球员。只有球员在把球踢到对方球网里时,才得分。

而且除了守门员外,其他人不可用手触碰蹴鞠,身体其他部位都可以允许。

还有就是裁定双方的裁判,与何种程度会犯规的各种规矩。都需要细细规定好。

当然这点明宣一时没有参照,不好详细写,只是规定了禁止在球场上恶意性的打人踢人,具体的规则会在以后的比赛中一一加上。

当明宣把比赛的项目向众人公布时,学院不少人或叹息,或担心的议论此事。

毕竟大家好胜心都很强,但若是碰到自己不擅长的项目,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谁也没有办法,毕竟太孙已经定下了规矩。当然更多的是各自打探平日里相处好或不好的同窗们报的项目,心中权衡着利弊。

毕竟他们都不是小孩子了,若是能选一门能体现自己能力的比赛,还能得了太孙青睐才是实惠,当然这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