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新的想法(2 / 2)

早上姚书海和徐田明一起与李华谈过一次话,徐田明和李华随意交流也在情理之中。

“你有什么看法?”姚书海问道。

“现在观光农业方面是一个趋势,我觉得生态农业是一个好方向,滨南村的条件很适合。”李华道。

“徐镇长怎么看?”姚书海继续问道。

这是作为领导的习惯,各方意见都要知道。

“徐镇长也觉得不错。”李华道,“但是这件事,徐镇长觉得不太好做,主要是企业引进难。”

姚书海点了点头,“李华,你这个方向是对的,但也不要太拘泥于生态农业园,方向可以换嘛。”

李华笑了笑,姚书海这句是废话,一句官话,还没有徐镇长的话实在。

“姚书记,可惜滨南村没有在工业园区范围内,不然也不需要打农业的主意了。”李华的话有点针锋相对,但不好明说。

姚书海一听,知道李华对这句话有点不满意,不由得笑了笑,“李华,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滨南村的办法只能在土地上来想,但是也可以将养老啊,观光啊,旅游休闲融入进去,这样子思路可能会宽一点。”

养老?

其他的几项都还在李华的思考之内,养老却是一点也没想到,“姚书记,养老怎么融合进去?”

“李华啊,留守老人,空巢老人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儿女为了生计在外地或者县城务工、创业,有些条件好的,接老人去居住,老人不习惯又一个人跑回家,条件不好的,根本不敢接老人进城,但老人分散在农村,安全隐患很大,所以这几年福利院建了很多,尤其是私营福利院,更是雨后春笋。如果能建一个福利院在滨南村,人气上面肯定有极大的提升。”

“而且,在滨江镇附近,包括整个长江沿岸的老人,多数都是独居在家,市场很大,只要福利院拿到了相关开办资质,福利院是不会亏钱的。”

李华眼睛发亮,姚书海这么一说,他觉得养老竟然是一个很大的方向,如果滨南村真的整体打造好了,那么村里完全可以建设一个养老院,让村里的老头老太太居住在一起,互相有个照应。

“姚书记,养老的方向我会作为一个重点方向,这完全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既解决了空巢老人的护理问题,又完善了滨南村的业态,让投资者信心更大。”

听了李华的话,姚书海沉默了一会,道:“项目规划是一方面的事情,还有一方面就是,滨南村的干部群众很难管理,工作推动起来,难度很大啊,你有信心吗?”

其实,这才是姚书海要问的话,村民可不像谈判联盟的成员那么有素质,啥子都听从指挥,有可能一点小事、一个人村民,就能把整个项目弄黄。

李华表示理解的点了点头,“姚书记,人和人都是相处出来的,农民也是讲道理的,只要我不藏私心,一心为民,我觉得所有问题都可以化解。”

虽然李华说了这么多,姚书海还是不放心,再次语重心长的道,“农村不一样,万事都要小心。”

这句话,暴露了一些信息,滨南村作为整村脱贫的点,肯定已经板上钉钉。而且,关于负责滨南村整村脱贫的人,也应该就是自己。

李华认真的点了点头,“姚书记,你放心,我会小心再小心,细致再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