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回:金善人善行天下,第一寇计寇细作(1 / 2)

笏剑曲 王惟福 9016 字 2019-12-06

 1

回到苏州,离城尚有半里路远,就见有人高呼:“进出城的百姓抓紧些儿,马上要关城门了。”唐海道:“兄弟们快走,不然就得城外过夜了。”五人刚入城,守城士兵就闭了城门。

五人饥饿,入酒馆要了酒肉放肚大吃,只听旁边一汉子吃了后,将嘴一抹道:“店家,快来结账,我还要出城呢。”

世安好心提醒他道:“这位大哥,方才已经闭了城门。”

那汉子道:“不妨事,我是奉金善人之命来城内药铺抓药的,守城人自会放行。”汉子结了账,大步出了酒馆。

“金善人?”唐海想起油里滑也曾提及过此人,喃喃自语道:“他是何方神圣,为何有此特权!”

店家是个六十多岁的老者,见唐海不识得金善人,乃道:“客人定是他乡远路之人,我们苏州这金善人,可是一个大大的活菩萨。”

唐海道:“怎见得?”

旁边一桌吃饭客人抢过话回道:“金善人你们都不知道?嘿,你们是哪里人,上个月我去徐州贩羊皮,那儿的人也都知晓金善人,你们是更远的客人?”

唐海笑道:“我们是贵州来的,孤陋寡闻,未曾听说过。”

那客人道:“哦,怪不得,既如此,我说给你们听听。”

叶阳将唐海跟前的酒坛搬来,一边给世安倒酒一边笑道:“大哥喜欢听故事,来,咱们四个喝酒。”

唐海不理叶阳,转向那客人,倾身向前,一心要聆听金善人的故事。

那客人道:“金善人是北方人,来我们苏州约有三五年了吧,他精通医术,堪称岐黄再世,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救人无数,从来只收少许铜钱,被他免了药费的穷人不知有几千几万!”

那客人说到这里,店家插言道:“依我看,免药费的穷人少说也有万人,光我们村就有十多个呢。所以,连官府也都规定,凡是金善人派人进城买药,守城士兵可开小门任其出入。”

那客人又说:“我们苏州人,对金善人无人不敬,不管大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不管是员外地主还是穷困耕夫,不管是江湖豪强还是守法良民,见了金善人,个个礼让三分。”

山勇道:“想不到,这馄沌世界里还有这般好人!” 世安道:“大哥,既有这样的善人,我们当去相访。”叶阳道:“我不信,多半是店家和这位客人吹的。”林源笑道:“要知真假还不容易,我穿着破烂衣服,假为有病,亲去试他一试便知。”

店家和酒馆里的客人们见这几个外乡人不信,相互说道:“他五个蛮人不受教化,不通礼数,跟他们说真是对牛弹琴。”

唐海见三弟、四弟无礼,遂道:“金善人乃至善至仁之人,二位兄弟休要胡说。”林源和叶阳听了,嘿嘿一笑了之。

2

苏州阳山下,凤凰禅寺郊。

在一农家院内,几十人围着一位三十多岁的郎中聆听着远方的故事,那郎中一脸清瘦,却精神充沛,他头扎蓝巾,身着青袍,脚踏布履,对众百姓讲道:“在长城之外,在那远离官场,远离尘世的北方,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那儿碧绿之上没有恶霸,没有官差,没有赋税,没有地主,没有杀戮,那蓝天白云之下只有牛羊,只有骏马,只有草原,只有清风,只有淳朴的牧民自由自在的奔驰……”

唐海五人一边听着,一边悄悄走进院子,在人群中静静地聆听着。

有人问道:“金善人,你游走四方,济世救人,不知做了多少善事,真让我们敬佩,你能留在苏州,真是我们苏州百姓之福。”

金善人叹道:“我来苏州已有四年多了,能为这儿的百姓做点儿好事,是我的福气,可是,中国这么大,其他地方也有许多穷困的病人需要医治,我不去帮他们,他们又能靠谁呢!”

“怎么,金善人要走?”大家谁也舍不得金善人离开苏州,听了这话,颇为震惊和失落。

金善人道:“我曾经发誓,要用所学之术救济天下百姓,要是总在苏州这人间天堂待着不走,虽也能做些善事,终究非我理想,还望众乡亲体谅。”

金善人见大家不舍,又念诗道:

离恨如春草,年复一年生。

吾志游天涯,度尽苦难人。

众人听了,个个愁肠,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所措。

次日一早,金善人要远游他方的信息传开了去,附近一千多百姓赶来相送。富贵的送金银,贫穷的送干粮,大家依依不舍,含泪相送。金善人与大家一一道别,叮嘱还未治愈的病人要注意饮食和休息,复将所受的钱财散给老弱病残,仅带了几张大饼,一壶水,一箱医具踏步远去。

金善人走了,众人哭成一团,良久才散。

林源茫然言道:“四弟,看来你我错了,这金善人果真至善,我们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羞愧!”

山勇道:“是呀,若不是亲眼见他将几十两黄金白银送与贫苦百姓,我真不敢相信世间竟有这等好人。”

叶阳道:“这算什么,咱大哥不知白送出去多少金银呢。”

唐海笑道:“大哥怎能与他相比,大哥这财都是靠兄弟们劫来的,人家金善人可是凭自己一技之长辛辛苦苦挣来的。”

山勇道:“方才这千民送善人的场面,真是令人感动。”

世安自言自语道:“金善人虽是一个游方郎中,志向胸怀胜过多少英雄豪杰,可江湖险恶,他一人孤身独行如何安全?若能有个帮手跟随着岂不更好。”

唐海听了,知道世安有跟随金善人之意,心中不禁一惊,忽琢磨着世安的话,又回想起金善人高德,越想越觉得此事蹊跷……

3

长江远映青山,回首难穷望眼。

金善人一心救苦,这日北上来到江阴香山,登临山顶,前观涛涛长江,后望杳杳南国,瞑目长思,忽唏嘘一气,大步下山而去。

到了山下村店,金善人要了一盘青菜,一碗米饭,一壶茶,一人慢慢吃了起来。

村店不大,仅有金善人一个客人,店家或是生意不好,一边翻着账本一边摇头叹息。这时突然进来一主一仆,二人衣着光艳,颇似大户员外出行,只见他们要了一碗羊肉,一罐炖猪肚,一盘红烧鲤鱼,一碟花生,一壶酒,兴致勃勃地享受着。

“员外,小人不明白,你为何将那本破书捡回来,小人虽不识字,却也知道那书无甚用处,你看里面全是一些数字,写的乱七八糟的。”那仆人一脸纳闷状。

员外用手拍了拍放在桌上的褡裢,笑道:“你知道什么,这书虽破,可我翻了翻,是一本账册,里面记载的都是江南各州各县储粮、食盐的数字,账目清晰,一目了然,想必是地方官呈送朝廷的,却被粗心驿卒丢失在路上了。我捡来,正好交给管家,让他学学如何做账,又不是给你看的。”

仆人笑道:“哦,我就说员外怎么把这书当宝贝似的藏起来,嘿嘿!”

“你大字不识一个,还想看书?快去将马牵去吃点草,一会儿我们还有很长的路,马饿着肚怎行?”

仆人答应一声去了,员外自个儿吃了一会,结了账问道:“店家,茅房在哪?”

店家道:“就在敝店后面。”

员外出了店门,不多时回来,从桌子上拎了褡裢,与店家道了声别就匆忙离去。金善人见了,也付了饭钱跟去,可出了店门左盼右顾,未见一个人影,不禁大惊,此主仆二人去哪儿了,怎么未听见马蹄声,人却无踪无影?

金善人惆怅一阵,颇为悔恨,不得已朝北走去,行了大约三四里路,见一界碑,写着“山北村”,碑上靠着一人,好像是在打瞌睡,想必是村民干活累了,靠在界碑小憩。金善人上前轻声呼唤道:“小弟,快醒醒,石碑凉,小心着寒。”

那人醒来,笑道:“多谢大哥,方才与我家员外在村店里喝酒,也不知怎的感到头晕,来此喂马却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金善人一看,正是刚才村店里饮酒的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