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民不加赋而用度足
老父亲是仔细地考察了虬西大营和虬北水营,以及虬江大道两侧军事管理区内的,配套的军品工厂、医院、学校;后来还在特区内各个职能口子,走马看花地看了一下。
也在虬江北路以北的难民区,转了大半天;看到难民大多数,没有太多饥色,很是满意;还狠狠夸了下陪同参观的吴道台、袁又村知县、方子詹部长,说一定给他们上本表功。
几个人眉开眼笑的,巡抚上表请功,这个不是闹着玩的;尤其是对亲民官来说,最起码下一轮磨勘时,很容易会转迁一级。
吴道台、袁知县都谦虚道:这主要是大夏公司、巡防营之功,我等岂能贪为己有。
老父亲一乐:军队辅助地方,是应有之义;你们二位是地方上的亲民官,首功就该是你们的,无需推辞。后面呐,收尾工作要做好啊......
没想到,袁又村面有难色地说:大人,本来上个月,来的人少了,这个月大夏又加了一条邮轮,以为翻过年,最多两三个月,人就拉完了。没想到这个月,人又突然多起来了,比之前最多的时候还多......
方子詹:不是淮北的了,是从上江下来的;都听说沪上有活路,从两湖一船下来的;这个月才十来天,就有七八千人了。不过有小一半是有点身家的,我们都放进特区了;不然难民营更盛不下。下个月,可能要在北面,再建一些长屋......
吴道台:大人,好彩现在难民口粮,大夏承担一半;不然的话,沪上加特区,也支应不起。淮北情况也没好转,明年春天青黄不接时,说不定还会下来一大拨;唉......
老父亲因为儿子们交了底,倒不是很焦急;只是安慰大家好好用心做,不能出乱子。杨孟晗那句话一直萦绕在他心头,“粮食运进来、人口运出去”;嗯,现在看来,唯此一途,别无他法了。
果果真不走,三娘哄了好几天也没用;嗯,这下,老父亲将来身边更冷清了......
大阿哥走之前,兄弟几个和老父亲,碰了好几次;对能够顺利和朝鲜、越南建交也很开心。
聊到朝鲜,大阿哥说:朝鲜现在都有好几拨商人上门了;他们也挺聪明,把货物在沪上卸掉一大半;空出来的舱位,在大夏公司安排下,带上移民多赚点运费,也卖大夏一个人情;到启德港,再把剩余的货物卖掉;拉走的是一船船胡椒、蔗糖、药品、大米。朝鲜这两年,收成也不好,粮价都超过三两一担了,一点不比天津便宜;运粮回去也很赚的。官方还高兴,国人都夸赞商人不远万里把上好的精米运进来,是件积德行善的大好事;对进港粮食,还齐声上奏国王说应该免税。嗯,做这个生意的,就是安东金家;现在是又有里子、又有面子,偷着乐呐。
二哥孟曦:朝鲜这个国家还是有点胆气、有点骨气的,法国传教士抓到就宰了;比咱们可强多了。
杨孟晗一乐,这是浑胆大好不好;嗯,现在有咱们,在后面撑一把;说不定真能将胆大进行到底哦。
大阿哥孟昭:朝鲜希望我们帮助训练新式陆军,训练是他们过来,还是我们过去?武器装备怎么报价?
杨孟晗:武器装备,以巡防旅采购价稍加一点,就行了;一开始,不用宰人家;赚钱要以后慢慢来。人员训练,还是我们派教官上门吧;跟他们讲,不用着急,先练一个模范营,看看效果;满意了,再扩军,反正我们包教包会。
老父亲:孟晗,武器装备卖了,咱们自己够不够用呀?
杨孟晗:为了以防万一,前几天又跟金能亨新添了五千支订单;上半年的订单,应该快到货了。大哥,步枪工厂什么时候能够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