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吻别
二阿哥一家是小三宝子快满月时,才搬过来的,住在三个内跨院的东跨院;大阿哥家住中间跨院;父亲来了一般也是住大哥家中院,祖宗牌位也设在大哥家后堂中厅。
杨孟晗住西跨院。头进前厅、后花园是三家公用的,内里是四进,总算起来还是五进。
蓝婶还是总的内管事,杨孟晗也没单独开伙;外管事是小常叔,就是常伯推荐给原来馨馨小家的那个本家弟弟;新房子他跑前跑后的操了不少心,大嫂、二阿哥都看上他了,给升职了。
三宝子的满月酒,是要在新家摆的;按沪上的风俗,当地是摆百日酒的;大嫂一听,那干脆两个都摆吧。嗯,实际上杨家女人现在倒闲得很,大事不用她们操心,小事有一大帮管事仆人和丫鬟婆子。倒是挺热衷于在亲戚朋友间走动走动,找个理由就聚一聚,热热闹闹地,大家坐到一起吃喝聊天;说点沪上、海上的新闻趣事闲事儿。
大嫂现在小日子也过得舒坦的很,身心就没这么放松过。
二阿哥过来一起住的好处,就是经常能找到空暇,兄弟俩在一起聊一聊各方面的事情,交流下信息。润淼从舅现在住得也不算远,有空也过来坐坐。
阿礼国的事,二阿哥也很快听说了;看杨孟晗这么关注遥远的澳洲,也就留了心,着人找了些资料。一琢磨一研究,发现还真有可能有点搞头,也来兴致了。
晚上,二阿哥特意进了西院书房,来找杨孟晗。
杨孟曦:孟晗,我查了下资料,这澳洲说起来好大呐,比我大清也小不了多少呀;嗯,就是沙漠面积太大了,有三分之二吧,好像还不止。人倒是没几个,除掉土人,欧洲人都不到十万呐。
当然啰,澳洲的地广人稀,是中国人想象不到的。到一战时,人口连土人都算上,才三百多万;二战时,才五六百万。现在,当然更没几个毛人。
杨孟晗:澳洲没有猛兽,牛羊散放着也没事,畜牧业发展迅速;他们的主要问题,就是东西运不出来;能把毛皮及时运出来就烧高香了。
杨孟曦:有肉没人吃,这在中国,想都不敢想的,这太不可思议了呀。
杨孟晗:英国佬这些年,占的好地方不少啊;中国人以前就是舍不得出去呗。
杨孟曦:我们计划让胡兴澄过去,也让他兼个七品总领事,行吧?问过了,那边是殖民地,公使派不了。
杨孟晗点点头,强化澳洲与大夏、中国的经济联系,把他变成中国的原料来源地,是有长远战略意义的。一旦产生市场依赖,想摆脱是很难的;动手再早点,趁着英国人没反应过来,把人口比例冲上去;以后,英国佬想搞白澳政策,都施行不了。
一路移民下去,以后澳洲是谁的,还真不好说呐。
子聪也喜欢过来串门,他身上文青气很重;对杨孟晗屋里书架上那些理工类、经济律法类文章,兴趣不大;但对西洋文学喜剧、音乐绘画之类的,却爱不释手;有的入眼的,干脆自居不外,直接占为己有。
还喜欢上了西洋乐器,他对音律很有天分的,连挺复杂的五线谱,鼓捣几次就会了;嗯,上一次的简谱,也是无师自通,硬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