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西方针灸(2 / 2)

卫勤尖兵 上允 3421 字 2019-11-14

然而,在中医针灸传入西方的过程中,中医针灸的理论如经络、穴位特异性等由于西方临床研究的结果反而受到质疑。

但是传统中医针灸的穴位与肌筋膜激痛点,无论是其在解剖部位,还是疾病反应、临床主治以及针刺引起线性感觉分布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因此,对西方针灸医学与传统中医针灸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有助于推动现代针灸学的发展和推广,也有助于苏杨医术的提高。

他要想进入保健组并在里面立足,就必须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思来想去,他觉得针灸是最好的技能。

第一,这个东西知道的人不多,掌握的人更少,能有炉火纯青技艺的,那就更是凤毛麟角,而且,这个东西还代表传统文化,无论从哪一方面都更容易引起相关领导的重视和关注。

第二,能来保健组看病的人,大多都是中老年以上了,这个年龄段的人,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很多治疗已经不适合了,比如手术什么的,那些治疗都太伤人了,更何况这个阶段的很多人还处在重要的工作岗位,也无法进行大型手术治疗,最好的选择就是保守治疗,显然,针灸是所有保守治疗中最好的一种,用时短,起效快,而且还没有太大的副作用,正是基于这些考虑,苏杨才把针灸作为自己的专长加以训练。

也所以,他才开始研究西方针灸。

在19世纪,英国的医生观察到针刺主要的压痛点可以缓解肌肉关节疼痛。随后针刺可以刺激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这一发现,以及闸门控制学说理论的提出,针刺疗法的科学性逐渐得到西方人的认可。

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神经递质和神经可塑性的发现,也为针灸的科学依据提供了现代科学基础。

西方针灸医生在不断的实践中也进行了总结和概括,西方针灸的概念逐渐形成。

西方针灸医学是指一种包含针刺的治疗方法。它是传统针灸面对现代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循证医学体系的一种适应性的改变。

这种所谓的科学性针刺疗法在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迅速发展,影响越来越大。

中医针灸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传统中医针灸认为穴位有特异性,并根据其特殊治疗作用,将穴位进行归类,如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等,在临床应用时也有其配伍的方法和原则。

而西方针灸目前尚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有人认为是最少地针刺有限的穴位,有人认为是针灸治疗区的确定,有人认为是在紧张的肌肉激痛点(mtrp)皮下的针刺,还有人认为治疗应该更符合神经生理学的概念。

因此西方针灸不讲穴位,其主要理论是局部的轴突反射、背根反射、同节段和跨节段的神经调节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效应等。

与中医观点不同的是,西方针灸不包含中医“阴、阳、气”等概念,认为对于传统穴位的刺激很有可能就是对神经系统的感觉刺激,其发挥效应的机制主要包括3个方面:局部效应、脊髓节段效应及脊髓上效应。

西方针灸不言穴位和经络,felixmann认为针灸穴位和经络,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是不存在的。当然也有将“肌筋膜线”和针灸经络联系起来的。1997年,西方学者myers提出了“肌筋膜线”的概念,提出“肌筋膜线”与经络有所重叠。

苏杨侃侃而谈,把他理解的西方针灸和中国针灸的差异一一讲了出来,张成听了,呆了呆,回过神后,他伸出大拇指。

“牛-逼!苏老板,你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