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治河(2 / 2)

小人治宋 破叶随风 4472 字 2019-12-02

看不见效果便是失败,而失败总是有原因的,贾昌朝每一年都总结这一年里治理黄河的得与失,每年的情况各不相同,可是总结起来,无非就是几点。

第一是黄河如今虽然已经改道,可是仍然奔流不定,每年冬季河水枯竭,第二年河水暴涨之时,流向便有可能再次改变,所以无论是疏是堵,都无从下手,不好判断。

第二便是施工质量,如今动用的人力物力,可以说是历史之最,可是每每修筑的大堤,在洪水面前总有不堪抵挡的那一段,每年决堤的地段都有两三处之多,每次决堤,造成的灾害都是毁灭性的。

第三便是疏,不要看河北之地每年饱受黄河水患,可是到了春季之时,又旱灾频出,河北虽然不像是湖广一样是天下粮仓,可是这里乃是边陲种地,征兵养马的重要所在,这一涝一旱,便把河北的底蕴磨损了大半,如何能够变废为宝,使黄河灌溉河北大地,也是一道难题。

贾昌朝发现,想要完成这三道难题,只靠读写儒家诗书是不够的,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可能还是手下的那些工匠们更能够提出针对性的意见,虽然这些意见可能有些片面,有些可笑,有些误解,但是这却是一些实实在在的办法,比起那些只会用嘴吵来吵去的文人要好得多。

越是有这样的心思,贾昌朝越是发现工匠的重要性,朝堂虽然也有这一科目的科考,也派了不少人到这里来,可贾昌朝总觉得这些人还差了那么点意思,直到看见了徐德善绘画的草图,贾昌朝下意识的便觉得,徐德善是老天派来解决黄河水患的那个人,故此才千里迢迢,不辞劳苦,跑来要看徐德善一眼。

可以说,贾昌朝寄托在徐德善身上的希望,已经比自己当初进京赶考,进士揭榜的那时候还要强烈,若是徐德善这时候哪怕稍微的点一点头,哪怕是糊弄贾昌朝,贾昌朝也能够睡上三天好觉,可是徐德善并没有,而且闭口不言,低头沉思,这个局面,压抑的贾昌朝屏气凝神,大气也不敢出,比上朝见皇帝的时候还要紧张,生怕从徐德善嘴里说出一个不字来。

沉默

半晌,徐德善叹了一口气,差点没有吓得贾昌朝半死,贾昌朝急忙问道“你可有办法?”

徐德善没有回答,而是对贾昌朝深鞠一躬,施礼问道“敢问大人高姓大名?”

到了这个时候,贾昌朝也无需在隐瞒身份,直接道“我乃是贾昌朝,如今判大名府,知河北路。”

徐德善又叹了一口气,轻声道“唉,还是太小了一些啊。”

贾昌朝不明所以,想了想,徐德善可能说的是自己的官位有点小,顿时有些傻眼,你要是说一个知州什么的品级不高也就算了,可是安抚使是什么概念,虽然算是外官,可是却是一方大员,封疆大吏,偌大的一个河北路,贾昌朝便是那个说了就算数的人,品级上与参知政事平级,要是这样的官位还不算大,那这个孩子眼力,岂不是只有宰相枢密使三司使才能算是大官了。

贾昌朝又想了想,觉得这个小孩子可能是还小,不太了解自己这个名字,官位还有自己身背后家族的意义,正要和他解释一下,徐德善道“若是说起黄河之水,想要治理也不是没有办法。”

贾昌朝当时就一愣,然后那一颗小心脏又开始不争气的砰砰跳了起来,急忙问道“你当真有办法?”

徐德善道“有办法是有办法,只是可惜了,你只是判大名府,执掌河北一路,而我的办法,则是要集全国之力,方能功成。”

贾昌朝道“你怎么知道现在治河不是集结的全国之力,你若是有什么办法,只管说来听听,若是真的可行,我亲自禀报皇上,依你之计行事。”

徐德善摇摇头道“贾大人,你之心情,我能理解,不过做事是一回事,而政治则又是一回事,若是以意愿行事,你与范相公怎么能会被贬出京城呢。”

贾昌朝沉默了,因为徐德善说的,可是一句大实话,是啊,黄河水泛滥到如今已经有五年的时间了,可是这五年里朝堂里又在做什么呢,所有大臣各执一词,谁都不肯示弱,其结果就是大家互相扯皮,而真正治理河水的办法却一个都没有,想想连朝中宰执都没有办法统一朝中意见,自己一个外官又有什么手段说服朝堂上下按照自己的办法行事呢。

贾昌朝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到底是什么办法,你先说来听听。”

徐德善道“我原本有两个办法可治理河患,第一个治本,第二个治标,如今看来,第一个治本的办法说出来也是无用,我们就先看第二个治本的办法吧。”

贾昌朝不禁又被徐德善气的吹了胡子,都说治标不如治本,你既然有治本的办法,怎么还不说出来,就算是没有用,大家参考一下也是好的嘛,就算是没有人听,你自己既然都知道了,你还说出来挑逗一下我干什么,很有意思吗,现在好了,你还说什么治标的办法,自己已经一点都听不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