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7章 第1712 轻取高阳县中(2 / 2)

过往,在袁绍麾下的将领当中,有四个治军比较严整,喝兵血不那么离开的将领,头一个并不是张颌或者高览,而是此时早就已经投奔了曹操的朱灵。

在与三国的各种演义当中,名不见经传的朱灵似乎只在曹操派兵征缴再次在徐州起兵,‘背叛’了他的刘备的时候,与同样无名的路昭一同率军出征的两员曹军将领。

但实际上,朱灵却是曹操麾下一个少有的行军稳重,虽然稍有大的战功,却屡立战功的一员将领。

说清楚点,朱灵在曹操麾下虽然没有立过太大的战功,但是,只要他还在统帅军队的时候,打胜仗那是一定的,恐怕这个朱灵也同样是被历史或者曹操本人严重低估,严重埋没的一个将领。

当然,金珏也曾经分析过这位河北名将的一生,朱灵此人之所以没有在曹军当中立下过大的战功,一则,是他运气不好,二则,极有可能于他的治军风格有关系。

历史上,太史公司马迁在评论与他同时期的两个名将——飞将军李广,和生平未尝一败的名将程不识。

程不识因为治军严厉,其军中的将士都苦之,同时,也许因为程不识自身的运气不好,屡次率军出塞,都未能遇到过匈奴人的大军,故而,他统兵,也许不能获得大胜,却也不会遭遇到大败,而李广治军不严,爱兵如子,结果,他每次遭遇大战,其麾下士兵也都人人奋战。

可结果,李广平生不是大胜,就是遭遇到大败,在面对机动如风的匈奴人的时候,李广的好运气主动不会太多,故而,他遭遇失败的次数肯定也是最多的。

而曹操麾下的两员大将夏侯渊和朱灵在战场上的表现就像极了李广和程不识。

袁绍麾下治军能力排在朱灵之后,是麹义。

已经被袁绍杀了的麹义,虽然也在吃空饷,但是,他绝对不会吃兵血,因为,他所统辖的部队当中,所有士兵全都是他自己家乡里征募来的士兵。

界桥之战中,麹义之所以能够能够打出八百人破三万人的惊人战绩,靠的就是这一点。

若是麹义连自己家乡里征募来的士兵的粮饷都一并贪墨走的话,军中士兵谁还会为他效死力,为他拼命呢?

再之后,就是高览和张颌。

现如今,朱灵投靠了曹操,麹义已经被袁绍杀了。

在张峰的心中,能够解救高阳县百姓,进而是河间国境内的百姓,袁绍麾下的文武大臣当中,是一个都没有。

《皇帝培养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