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8章 第1488 杂论3(2 / 2)

不过,即便是对金珏一直都怀有敌意的徐庶,却在这件事情上,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金珏。

一方面,《金氏数学》里面所记录的内容,整体都非常先进。

无论是在政务,还是在民间的商业往来上,都能够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真的是促进作用。

比分说,官府在登记收入和支出的时候,不用再用算筹之类的工具,或者扳着手指头非常简单的算每一笔政府开支,而可以利用《金氏数学》当中所传授的运算方法,再加上金珏‘发明’的非常先进的运算工具——算盘,迅速算出结果。

这不大极大的简化了政府财政收支的记录,也可以让上级官员们可以非常清楚明白地看懂下面官吏们报送上来的各种相关文书了。

以往,即便是一郡的太守都不一定能够看懂上计吏报送上来的文书。

另外一方面,《金氏数学》一旦普及开来,民间百姓也都能够略懂数学,也就再也不会担心大部分人会被奸商所蒙骗。

徐州因为其地里位置,境内各郡国县从事商业的世家、豪族,乃至普通的百姓都相对较多一些,尤其是以糜家为首的东海郡,就更是如此。

而糜竺和糜芳也都能够看出这本书的真正价值所在。

金珏在益州境内印刷书籍数量第三多和第四多的书籍,既不是道德经或者庄子,也不是法家经典书籍,更加不是过去的那些诸子百家的经典书籍。

而是医书。

印刷量排在第三位是《青囊书》第一册,第四位是《神农本草经》第一册,至于那半本书,自然就是少了‘雅’和‘颂’的《诗经》。

金珏之所以还要印刷半部《诗经》,并不是他对儒学的态度有所缓和,而是因为,在他看来,《诗经》中的‘国风’,实质上与儒学的关系并不大,任何人都可以注释诗经,只是从孔子建立儒学开始,将诗经据为己有而已。

很多国风当中的‘诗’。并不一定就都是孔子所在时期就有的,比如说,‘秦风’中的诗。

而是后世的儒学家们将各国的国风搜集起来,甚至是经过了他们改变,杂糅进了《诗经》国风当中,这才成了被后世儒者们所流传的《诗经》,仅此而已。

实质上,金珏认为,《诗经》中后半部的‘雅’和‘颂’,才真正能彰显出控制所创儒学的宗旨。

故而,金珏才会将诗经直接斩断成为一般,不仅如此,他不但直接将这本书改名为《国风》,而且,还首创式地将书中加了标点符号。

原本,金珏甚至还想要凭借他自己的意义亲自为《国风》做注释,但是,经过蔡文姬的劝诫,以及听闻到当世大儒郑玄来到汉中郡的消息之后,金珏暂时放弃了这个念头。

金珏知道,郑玄这个老头对他对待儒学的态度,什么都可以忍,毕竟,金珏之前也只是在益州境内实施压制儒学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