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1章 第1481 杂论1(2 / 2)

除了因为在外练兵而未归的周瑜之外,满朝文臣当中,也就只有鲁肃一个人坚决反对孙权不战而降,而他当时劝说孙权的那番话,也就成了千古名论了。

而且,也是鲁肃在当时极力劝说孙权,让他下令招周瑜从柴桑返回,并将东吴所有能够调动的部队全部交给周瑜,全力对抗曹操。

而一短,就是‘借’地一事。

到此,孙权居然自比周公,说周公不求全责备于一人,认为鲁肃的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他要向周公学习,忘其短而贵其长,并将鲁肃比作比邓禹。

邓禹是谁?

邓禹是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光武皇帝刘秀的开国功臣之一,同时,他还是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邓禹不到二十一岁便投奔刚刚才脱离了更始帝,准备在唉河北大展宏图的刘秀,也是从那一天开始,邓禹便成为了刘秀麾下第一大将。

只不过,邓禹此人明明能够在刘秀身边当一个安安稳稳的张良,可是,他非得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文武全才,于是乎,刘秀平定河北之后,他便率兵西征关中三辅。

结果呢?

邓禹西征之路可谓是高开低走,先开始是大获全胜,后来却成了连战皆败,而且还是败在赤眉军的手中,一直到后来,刘秀无奈之下,派大树将军冯异去接替邓禹,才逐渐挽回了西征军的颓势。

纵观邓禹的一生,居然与诸葛亮有些相似。

两人在战场上的表现,都是有些刚愎自用,菜到不行来形容,当然,二人也是有不少不同之处的,就比如邓禹强的地方在于他的智谋和遇到了贤君刘秀,而诸葛亮则长于政务,他遇到的君主刘备差刘秀许多,这也就是后来,二人境遇完全不同的根本原因所在。

而诸葛亮强于邓禹的地方,在于他是一个知错善改之人,在经历了第一次北伐失利之后,再次上战场的诸葛亮的表现就没有第一次时那么刚愎自用和菜了。

金珏说诸葛亮刚愎自用,也就只是第一次北伐,在那么要命和关键的时候,他居然力排众议,任用一个从未领兵打过仗的马谡去把守战略要地街亭,难道不是刚愎自用的表现吗?

……

再说回孙权和鲁肃,孙吴和蜀汉在那之后多次争夺荆州。

其间,孙吴图取关羽,孙权认为鲁肃在这方面就要胜於鲁肃。

先开始,孙权是想让鲁肃将整个荆州夺回来,可是,鲁肃却给孙权写了一封信,信上说:‘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

孙权就认为,这是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意思就是说鲁肃在说大话,他自己根本就办不到。而这也就是孙权认为吕蒙比鲁肃强的地方。

但是,金珏却并不这么认为。

为何?

因为,金珏认为,在蜀汉和孙吴,从君主到两方面的文武大臣,对两个势力联盟关系最坚持的人,不是诸葛亮,而正是因为此事而被孙权责备的鲁肃。

实际上,鲁肃建议孙权,用半个南郡换取刘备手中的半个江夏郡,不但不是他的一个短处,反而是鲁肃一生当中走得最为精妙的一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