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1章 第1461 郑小同7(2 / 2)

另外一方面,自古以来,就有一个近似于后世心理治疗类的分科,名叫祝由科。

祝由科、也叫祝由术、咒禁科、书禁科、天医等,是在《黄帝内经》成书之前,上古真人所创,用符咒治病的方法。

祝由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上卷,素问篇,第十三章------移精变气论。

从元代开始,朝廷将中医统一分成了十三科,也就是后世所谓的中医十三科,其中就有一个分科就是祝由科,其主要的治病方法,其实就是借画符等形式改变影响病人的心理和气场,对某些疾病有一定良好的治疗效果的。

说穿了,这也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是一种利用心理暗示方法治疗病人的医术。

通过金珏派到于吉身边人的观察,于吉的确是更多的在用的似乎是第二种方法,也就是祝由术来治疗病人。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于吉就只会祝由术,实际上,在三大神医探讨医术的时候,于吉在中医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储备量居然更强于华佗和张羡。

这无论如何是金珏都没有想到的。

总体来说,华佗更擅长临床治疗,更擅长动手;于吉两人的特点兼而有之,而且,因为年长且经常在各地游历的关系,他在辨症方面比华佗要更加广博一些;张羡更擅长理论研究,更加擅长编纂医学类的书籍,实际上,张羡是三大神医当中,唯一一个不需要金珏派人协助他编写医书的人。

所谓道医,自然就是出自金珏之口,原本,在没有遇到于吉之前,金珏就已经在益州境内颁布了有关这一类具备一定医术的道士的禁令——道医,为于吉这一类自身为道士的医者规定的统一称呼,金珏特别在整个益州范围内规定,道医只能为世家或者豪强家中的病人诊治,不能为官府的官员或者小吏,以及民间的百姓诊治病症)

金珏之所以要颁布这样大大限制道医的活动空间,以及传播道教的手段,目的自然是为了将道家和医家尽可能彻底分开。

以往,不管是张角三兄弟,米贼张道陵,亦或者于吉,几乎全都是在利用化符水为普通百姓免费治病的手段,尽可能大量吸引信徒,因此,就使得道家在百姓心中,变得有些道医不分。

金珏这么做,就是准备彻底为医学,不,应该是医家,以华佗为首的医家正名。

相比于张羡或者于吉,华佗才是这时空里最为纯粹的医者。

无论是张羡,亦或者于吉,始终都摆脱不了他们二人已经深入到骨子里的儒学或者道学思想。

而郑玄之所以放心将自己的宝贝孙子交给蔡文姬照顾,也是因为金珏。

不仅是郑玄,也是华佗、张羡和于吉三人力主推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