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平越发展模式(2 / 2)

大中华时代 瞬息万变 4405 字 2019-11-25

"怎么,平刚,想些什么呢?"平刚正惊讶的时候,周培艺似乎知道他在思考着什么,和老乡换了一个位置后,吃着东西问平刚。

平刚抬头,看着周培艺:"素园,这,我们是在中国吗?"看着手中的东西,瞧着车中老乡们的笑声,平刚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哈哈,怎么,你觉得呢?"周培艺笑了一下,反问。

他却清楚的知道,自从平越到贵阳的这条路修通之后,这条路上渐渐的就有了这些拿东西到贵阳买卖的老百姓。

当然,具体来说,这些老百姓只是拿东西来贵阳卖的,很少在贵买什么东西。譬如说他们吃的干脆面,鸡蛋糕,糖果等东西,这些小东西在平越都是价格很低的,但这些老百姓一买过来拿来贵阳,拿去龙里等其余县城卖,一倒卖下来,他们会赚上不菲的一笔差价。

如今的平越,因为高产粮食和机器工业的发展,已经成了贵州一个比较富裕的县城,一个产能过剩的县城。县城里,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有新的东西上市,每个月,这些新东西都会引来四面八方商人的抢购,购买,然后这些商人再把这些东西,分发到贵州各个县城当中去。

平越,短短一年多的发展,如今每曰生产的东西,已经足够大半个贵州的消耗。而也因为平越的如此发展,平越吸引了越来越多人进驻,平越的经济发展,也得到了一个长足的腾飞。

等到平刚经历了五个小时的马车到达这一个他一年前来到的小县城的时候,再次看到这个平越的时候,平刚就呆了。

展现他眼前的平越,依旧还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古老的县城没有变化,但是变化的却是县城外面的情况。

如今的县城外面,居然又建造出了另外一个县城。这一个县城有整齐的房子,整体洁白的的马路,一座座巨大的二三层房子,像是一艘艘腾飞的战舰一般,整齐排列。而在这整齐,洁白的外城的马路上,平刚看到了很多马车,很多人,人来人往的场景,很是热闹。

平刚看到了一辆辆马车,拉着一马车一马车的货物,从他身边走过,留下了老乡们兴奋热闹的谈说他们这次要赚多少的声音。

"这是平越?"

他惊讶的看了一遍,终于忍不住再次询问周培艺。

他来过平越,可是,一年前平越,绝对不是像这样,相反,一年前的平越甚至还比不了其他县城。可是现在看这县城的发展程度来,热闹繁华程度已经要比得上贵阳了。

"对,这就是平越,如今的平越,县令柳雨柳大人都和巡抚沈大人禀报了,力争两年,两年内让平越成为一个专门出产物资和批发商品的对外贸易县城。"周培艺点头说道。

"专门出产物资,批发商品?"平刚疑惑道:"平越有这么大的产能吗?"他抬头巡视新城区,新城区很小,在他看来恐怕不能满足贵州市场的庞大消耗。

其实平越的新城区,是环绕平越农产品回收加工总公司建造而成,这将作为平越的工厂区,而居住区,特意离这边工厂较远。

不过,现在的新城区的却很小,平刚的怀疑也算是有道理。可周培艺却道:"自然能满足,其实平刚你现在看到的,只是一个相对集中的厂区而已。"

"这些厂区,生产的都是大件物品。"周培艺指着平越城外的地方道:"平越可不单单是指这个县城,而是十万人口的大地盘,在这广大的地盘上,那些乡村才是小作坊生产基地。"

"你刚刚在马车上吃的那些东西,鸡蛋糕,干脆面,还有糖果,都是那些农民自己生产出来的,在凤山,在地松,在高平,还有很多这样的工厂,可不仅仅只有平越这点地方。"周培艺感叹道,此时,在他脑子中自动形成了一个工业厂区的点,诺大的平越范围内,他甚至都清楚的知道,有多少工厂,有多少作坊。

他很清楚的知道,十万余人每天生产的东西,会有多么的巨大。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平越这里将会聚集越来越多的人,到时候,不仅仅是十万人一起生产,而是二十万,三十万,一百万人生产。二如果贵州都成为这种模式了,到时候全国都有救了。

这才是,这种模式才是他一直想要为之努力奋斗的模式,在回答平刚的时候,周培艺似乎已经有了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