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联系(2 / 2)

买宋 参见大总管 7431 字 2019-11-23

具体而言的话,首先是政治领域的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的腐败。

其次是经济领域商品经济非常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传统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以及民族关系领域,明清大大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定型。

还有对外关系出现新现象,这一方面西方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中国开始了反殖民侵略的斗争;另一方面,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步走向闭关。

外加思想文化领域呈现的特征——承古萌新。“承古”的具体表现:一方面集大成的科技著作问世。

另一方面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类书——《永乐大典》、《占今图书集成》;丛书——《四库全书》)。

“萌新”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另一方面“西学东渐”,西方一些科学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开始传人中国。

至于中外联系的话,这一时期,欧美国家处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

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不断成长;尼德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继成功,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开始确立;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兴起,人文主义不断传播;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者开始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活动。此时的中国已明显落后于西方。

我们可以从以下主要从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为例加以分析与说明。

就像上面说的,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期。

其显著特点是:第一,政治上,在辽宋夏金并立和元统一的基础上,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又有进一步的发展。

这种发展,表现之一是通过反对外来侵略的胜利和平定叛乱,管辖辽阔疆域的有效措施,维护了国家主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表现之二是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进一步强化,而这种专制制度的发展,正是封建制度趋向没落的反映。

第二,封建经济逐渐发展,它不仅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而且从明朝中后期开始,一种新制度的萌芽——资本主义的萌芽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并逐步增长,日益瓦解自然经济,这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物质因素。

第三,在长期而较稳固的统一局面中,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也在继续发展着。

这种融合又通过共同的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抗击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等为近代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一方面在传统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依然走在世界的前列,出现了一系列科学巨匠和带总结性的科技著作。

更重要的另一方面,则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导致了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和优秀小说。

首先是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但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中西方差距拉大。

其次是儒家思想活跃,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以及八股取士与文字狱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

和文学艺术繁荣,并深刻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明清中期至鸦片战争前,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概括其主要特征为:

(1)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2)思想: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至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在经济,因为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任然占据统治地位,加上官府的盘剥,导致农民购买力及其低下。

其次是政治上,腐朽的专制统治的阻碍,统治阶级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也少不了思想上统治者愚昧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厉行文化专制,鄙视科学技术。从根本上讲,是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当然,明清时期是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这主要表现:

(1)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人口增长,耕地面积扩大,农业、手工业与商品经济均得到长足发展;

(2)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4)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儒学焕发新活力;

(5)出现总结性的科技著作。

因此我们从横向看,西方国家在思想革命、科技革命、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开始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未能与时俱进,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而趋向“衰落”。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另一面,经过明代百年的建设发展,终于赶上了宋代的水平,这个成果整个元朝是没有做到的。

然而明代末年,中国比之西方却是落后的,但并不是全面落后,面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可喜的是,明末的中国人敞开胸襟积极向西方学习。

像是徐光启和利玛窦就是好朋友,利玛窦穿着儒服,而徐光启挂着十字架,甚至中国有了全面西化的思潮,在思想领域,皇帝甚至要把佛像都请出皇宫,而准备信仰基督教。

这可以参见《改变中国》一书,包括最近百家讲坛讲的三字经篇章都讲到,南明面对满清的铁骑,明军都举起十字旗,皇后竟写信给罗马教廷求援,可见基督教在明末皇室的影响还是十分巨大的。

当然,作者菌这里并不是说基督教多好,因为凡事都有两面性,但它和西方文化的确密切联系着,这是我们需要看到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