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凄凉辽官月(2 / 2)

买宋 参见大总管 7824 字 2019-11-23

“好学知书“,“骑射绝人“的辽朝皇族中罕见,文武兼备之才就这样含冤而逝。

耶律乙辛诬毁太子,张孝杰与之同力相济,朋比为奸,耶律乙辛与张孝杰诬害忠良,二人把持朝政,于道宗前相互吹捧,辽道宗把国事全权交予耶律乙辛等人,他自己终日在外打猎游乐。

乙辛等人权倾朝野,过于专横跋扈,引起群臣怨愤。北院宣徽使萧兀纳和夷离毕萧陶隗进谏说:“舍嫡不立,是以国与人也。”

道宗犹豫不决,到大康五年(1079),道宗出去打猎,乙辛请求留下皇孙耶律延禧,道宗没有想到这是阴谋,准备听从乙辛的意见。

萧兀纳上奏日:“陛下若从乙辛留皇孙,皇孙尚幼,左右无人,愿留臣保护,以防不测。”

由此,道宗开始对乙辛有些怀疑,于是命令皇孙从行。

道宗至黑山打猎,见到扈从官署多跟随乙辛,恶之,出乙辛知南院大王事,削一字王爵,将魏王降封为混同郡王。

又到大康七年(1081),耶律乙辛因为出卖禁物,以罪囚于来州(辽宁绥中前卫),“后谋奔宋及私藏兵甲事觉,缢杀之”。

而张孝杰后因私贩上京临潢府境内广济湖盐及擅改诏旨事发获罪,被削夺爵位,贬安肃州(河北徐水)。

数年后,回归故里,病死家中。

大康九年(1083),太子溶冤案得到昭雪,追谥为昭怀太子,乙辛一党遭到彻底失败。

太子溶的死使得道宗极度悲伤,并意识到太子是被陷害致死,因此就更加悔恨。

于是道宗追谥耶律溶为昭怀太子,以天子之礼将其改葬玉峰山。

耶律溶是道宗唯一的儿子,太子溶的死使得辽朝产生了皇储危机。

道宗为了补偿其错杀爱子之恨,百般宠溺耶律溶之子耶律延禧。

于是大安七年(1091),只有16周岁的耶律延禧被道宗扶上了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最高军职。

在寿昌六年(1lOO),道宗在身患重病之际将皇权移交给延禧,次年道宗病死于混同江行宫。

一位资质平平,不学无术,生性多疑,不辨是非的耶律延禧,终于继承辽朝大统,是为辽朝末帝——天祚帝。

辽天祚帝登上皇位后,懿德皇后萧观音冤案得到平反,追谥萧观音为宣懿皇后,并将其与道宗合葬于庆陵(内蒙古巴林右旗)。

天柞帝对耶律乙辛一党的残余势力进行了更为彻底的清除,对已经去世的耶律乙辛,张孝杰,萧十三等人,皆剖棺戮尸,并将其族中家产分赐群臣.

而辽天柞帝耶律延禧的话,字延宁,契丹名阿果,此人不但资质平平,不学无术,而且信谗言,喜女色,酷爱打猎,怠于政事。

所以这一时期辽朝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统治集团日益腐朽,各族人民的起义也不断发生。

更严重的是天祚帝无视女真族的壮大,对大臣的上书不予理睬,最终导致了辽朝的灭亡。

可见,如果懿德皇后萧观音不被诬陷而惨死于朝堂之上,那么太子溶就会受到皇后一族的保护,也就不会被奸臣暗害。

如果继承道宗大位的是博学多才,骑射绝人的太子溶,而非资质平平,骄纵荒淫的皇太孙耶律延禧的话,那么辽朝的历史可能还会重新改写。

总之,辽朝末期一系列的宫廷斗争和政治腐败的表现,皆因懿德皇后萧观音的冤案而引发,并加速了辽朝的灭亡。

………………

总之,这个故事简略来说就是因为萧观音的《回心院》词风情万种,意味绵长,但对于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耶律洪基而言,却恰是作“俏媚眼做给瞎子看”。

而萧观音的儿子耶律溶时为太子,颇为英明,奸臣耶律乙辛便心怀忌惮,借机生事。

乙辛对萧观音的文学才能了如指掌,遂指派高手创作了一首《十香词》,伪称宋朝皇后所作,暗嘱宫人单登献之,劝萧观音抄写并谱曲,以便与前边提到《回心院》词并称“辽宋二绝”。

《十香词》为淫调,分别写身上10个部位之“香”,本难登大雅之堂,但此时却恰恰合了孤寂中萧观音的心态。

她不仅亲手以彩绢抄写、谱曲,还在末端写了题《怀古》诗云:“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惟有痴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诗中化用了汉成帝与赵飞燕故事,这一抄、一谱、再一写,正中了耶律乙辛所设构陷奸计。

对此“物证”,耶律洪基原本漠然。

但受耶律乙辛同党,曾放言“无百万两黄金,不足为宰相家”当朝辽国宰相、汉人张孝杰落井下石解之:“诗中嵌有‘赵惟一’三字,正是皇后心系情夫的表现啊!”

到此,耶律洪基终于醋劲大发,勃然大怒,认定萧观音与赵惟一私通,敕令白练一段自尽,赵惟一凌迟,年仅18岁的太子耶律溶也在此次构陷中废为庶人并不明不白而死。

萧观音曾请求觐见以白冤,竟不获准,直落得个36岁香消玉殒。

据说,早在萧观音为皇后前的某日,突然有白练一段自空落下,上写有“三十六”三字。

她不知其意,左右随从拣好话说:“这是上天命你统领三十六宫啊!”至此,人们才明白了这三个字的天意。

耶律乙辛的夺权野心终为耶律洪基知道,他采取断然措施将其杀死。

寿昌七年(公元1101年)耶律洪基死,因无子,遗命长孙、耶律溶子耶律延禧继位,追谥萧观音为宣懿皇后,与自己合葬庆陵。

为祖母冤情,更为父亲少年而死,耶律延禧将已死去的宰相张孝杰剖棺戮尸,搜捕耶律乙辛的子孙及亲旧,尽行诛戮,再追谥祖母为皇太后。

但此时,一代艳骨芳容,早已零落成泥碾作尘了。

直到多少年后,清代诗人朱彝尊和纳兰性德还对萧观音的悲剧给予了莫大同情,分别写诗词纪念之。

比纳兰性德小6岁的王仲瞿进而编有传奇剧《回心院》,可惜今已失传。

直到上世纪40年代,李健吾编同名话剧,在海外演出后被誉为中国的《奥赛罗》。

后来,周水荷、朱铿又将它改编成越剧《凄凉辽官月》,于1981年在上海戏剧节演出,轰动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