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神仙村的教育普及(1 / 2)

买宋 参见大总管 8089 字 2019-11-23

 “对了师公,还有一事,因为见得我们神仙村的学堂不收学费,而且请来的老师都很有学文,不是秀才就是举人。”

“所以,附近其他几个村子,包括苏州城里的一些百姓,都想把子女送来我们学社读书,你看。”

“这……”

听得张载如此说,八贤王是稍稍沉吟了一下,想了想后,是转头看向一旁的杨秀英道。

“锦兰,你看?”

见得八贤王朝自己问起,杨秀英稍稍一想后,也是笑着说道。

“赵伯伯,我觉得可行,毕竟交一个也是教,教两个也是教,咱们新盖的学堂很大,不差容纳这几十个学子,能造福周围的百姓,亦是一桩好事,不枉咱们神仙村之名,也不辜负王华哥哥的期望。”

“毕竟是他叫咱们行办这义务教育的,说什么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现在咱们村有钱,真正的日进斗金,不在乎。”

听得她这样说,八贤王也是笑呵呵的点头道。

“嗯,不错,锦兰啊,你和我想的一样,的确,反正咱们学堂也办起来了,不收钱,又正好咱们村也没多少孩子,让周边其他孩子来上学正好,可以提升一下人气,顺便结个善缘。”

说着,八贤王是捋着胡子感叹道。

“啧啧,义务教育,真是有意思啊,也不知道那小子怎么想的,能整出这样一个词来,不过细琢磨还挺不错的,要是能举国推广的话,那可就太好了,就不愁我大宋百姓的孩子上不起学了啊。”

一旁的张载也是笑着点头道。

“是啊,只是这项制度太费钱了,想要举国推广的话,怕是不那么容易,咱们神仙村能施行,也多亏了师父能想出如此多赚钱的巧妙法子,不管是卖各种吃食还是活字印刷,都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也多亏了这些买卖,才能支持咱们神仙村的快速发展,以及义务教育啊,不然,想都不要想。”

八贤王闻言,也是不由脸色稍稍一黯,他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是有些惆怅的道。

“哎,是啊,这个例子太极端了,估计只有咱们神仙村一例吧,不过倒是真的很期待,如果真的能全天下推广这一制度的话,那该多好啊,那时,即便老夫死也瞑目了啊。”

张载是在一旁深表赞同的连连点头。

的确,义务教育是李小鱼想出来的一项制度,在他离开神仙村进京赶考时,就嘱咐张载等人新建学堂,然后推广这一制度。

和前世一样,这项制度就是所有的村里的孩子上学学杂费全免,不收一分钱,还有奖学金,资助那些学业特别好,以及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中午还包一顿饭,的确是无比人性化的制度,保证了村里每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不会因为家庭困难而辍学。

虽然不能保证他们每个人都能学得如何,但至少达到识字的地步,逐步提高村民们的基本素质。

可以想象,只要这样过个三五十年,神仙村绝对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全体村民的素质都将提升一大截,不说家学渊源,至少家家户户都识文断字,是无比美好的。

因为李小鱼的梦想是打造天下第一村,这个天下第一村可不光是有钱,而是要全方面的领先,学术方面同样如此,所以推广义务教育,让村里学风渊源,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只不过这么做实在是太费钱了,先不说奖学金,光是普及义务教育的费用,享受学杂费,校舍的装修维护,以及老师的束脩包括每天一顿的免费午餐,就是一大笔钱,寻常的村落根本难以维持,就跟别说举国推广了,可能举国上下就神仙村一个地方能出现这种奇迹。

当然,国子监不算,那虽然也算是义务教育的一种,但又相去甚远,因为进入国子监的学子,都已经算是功成名就的了,相当于是在里面混资历,不算是目不识丁的从头开始。

张载也知道这里面的难度有多大,有多耗费钱,所以他才会再次在心中惊叹于李小鱼的伟大魄力,没错,实在是太伟大了,真的是太伟大了。

因为再次之前,他可是掌管着村里买卖吃食的工作,知道,除了早些时候,这些收入是用来发展村落的,到后来,特别是随着印书基地在村里建设起来,成为村里新的支柱性产业后,这项收入几乎全部用来补贴村里义务教育的发展了。

要知道那可是一大笔钱啊,换做任何人都会怦然心动,想着往自己口袋里装,就连他也不例外。

可李小鱼没有,真的是分文不取,直接用来补贴村里的教育,为所有村民的孩子考虑,让他们每个人都上得起学,读得起书,将来做一个有出息的人,真的是太伟大了。

没错,想到这,张载真的是再一次在心中感叹自己这位老师的伟大,虽然年纪比他还小,可这份心胸却超过他百倍,而且智勇无双,几乎是凭借着一己之力,生生改变了整个神仙村数千流离失所百姓的命运,乃至于改变了苏州城包括周边地区数不清百姓的生活习惯。

没错,这一习惯就是早餐的吃食,随着各种新奇美食的退出,神仙村的小吃美食已经成功占据了周边地区百姓们的餐桌,导致许多人就吃他们的了,这才为村里的义务教育普及工作提供了稳定的财源。

虽然后来看到神仙村美食的火爆,城里也陆续出了许多其他的跟风者,但都不如神仙村的名头响亮,许多老百姓已经认准神仙村了,觉得神仙村的美食才是最正宗的,特别是沾着托李小鱼的福,沾着神仙二字,仿佛沾染了仙气般,有种迷幻的魔力,导致其他人的不管如何都赶不上。

所以此时此刻的苏州城,已经流传出了一句关于神仙村美食颇为有名的广告词,那就是——神仙造,好味道!

………………

当然,说到这,其实可以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宋朝的美食,免得大家对此有疑惑,不知道宋朝的美食究竟有哪些,是不是还处于很原始的状态,不是煮就是蒸。

其实并不然,因为都说过了,宋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经济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远远超过了后面的明清。

自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宋代食品业有了很大的进步。

因此宋代的饮食颇具特色,与前代相比,宋代百姓的饮食结构也有了较大的变化,这其中包括素食成分增多,素食的艺术成分更加明显,式样也更多。

所以在宋代的大中城市,食品行业的竞争其实是十分激烈的,这也导致了市民食谱日益多样化。

毕竟汉人的饮食文明经历千百年的发展,饮食的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的品种也愈益丰富。

但是,需要说明,限于古代的生产水平,饮食文明的成果往往被社会上层享用,而社会上层和下层之间的差距却不断地扩大。

像是饮食品种的话,最基础的就是五谷了,毕竟汉人作为农业民族,五谷一直在饮食中占有主要地位。

不过宋代尚无玉米、白薯之类作物,因此,因地制宜,北方人的粮食以粟麦为主,南方人的粮食以稻米为主。

在宋代,饼是作为一种主食,是百姓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宋代的饼并不像现在仅指经过烧烤加工而成的一种圆形食品。

凡是用面粉做成的食品,都可叫饼。

烤制而成的叫烧饼,与我们今天的无二。

水瀹而成的称为汤饼,在笼中蒸成的馒头叫蒸饼。

《水浒传》中的武大郎在街头叫卖时所喊的“炊饼”,指的就是馒头。

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宋仁宗名赵祯,为了避皇帝名讳,人们又将蒸饼读成炊饼,亦名笼饼,类似于今天的馒头。

汤饼就是面片汤,并处在向索面,即面条的演变过程中,又名。

当时汴梁食店出售的软羊面、桐皮面、插肉面、桐皮熟脍面等,临安面食店出售的猪羊庵生面、丝鸡面、三鲜面、笋泼肉面等,都属汤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