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古代的救火制度(2 / 2)

买宋 参见大总管 8573 字 2019-11-23

同时,他们就要进行密切合作,运送水、维持秩序、救护以及保护受伤的居民。

当时的宋人说,“警察有巡尉之官。”这个“巡尉之官”便是中国最早的警察。

宋代每县设巡尉一员,相当于警长,“掌阅习弓手(警员),戢奸禁暴”。

在城市一级,则设立“厢”,“治烟火盗贼公事”,类似于警察局,厢下面置“巡铺”,又叫做“巡警”,类似于派出所。

像是前文所说,汴梁城的街道每隔三百余步,便设置一所巡铺。

在东京汴梁“每坊巷三百步许,有军巡铺屋一所,铺兵五人,夜间巡警收领公事”。

到了后面临安城的街道上,则每隔二百余步设一所巡铺,《梦粱录》的“防隅巡警”条说。

“坊巷近二百余步置一军巡铺,以兵卒三五人为一铺,遇夜,巡警地方盗贼、烟火,或有闹吵不律公事投铺,即与经厢察觉,解州陈讼。……遇夜,在官舍第宅、名望之家伏路,以防盗贼。”

显然,铺兵这里的职责,跟现代警察并无什么不同。

“军巡铺”还负有火灾报警的责任,铺兵每日在望火楼瞭望,一发现哪处起火,马上驰报,即由“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衙、开封府各领军汲水扑灭,不劳百姓”。

而那些负责扑灭大火的士兵,则是“潜火队”的“潜火兵”。

在早期的时候,其实宋代的消防官兵是很专业的,也很有效,比如当时一位大官家里举行“夜醮”(祭拜鬼神),大举烛火。

站在望火楼上的瞭望员望见后,见“骤有火光”,以为发生了火灾,于是不敢怠慢,立即“驰白厢主,又报开封知府”。

很快,一大队潜火兵便赶到了这位大员家里,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误会。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汴梁城的消防系统的反应的确很快。

只可惜到后来,可能是歌舞升平太久吧,越来越懈怠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玩忽职守,本该当值不好好当值。

有的干脆不在,有的即便来了也不尽忠职守,根本不瞭望观察,而是在望火楼上睡大觉。

要知道当时宋朝的“潜火队”配备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消防装备,“如防虞器具、桶索、旗号、斧锯、灯笼、火背心等器具,俱是官司给支官钱措置,一一俱备”。

所以只要观察瞭望的人用心一点,是根本不可能发生什么大火的,会被即使扑灭在萌芽之中。

而且他们救火也很有效率,不是蛮干,比如在救火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火势过旺、一时难以扑灭的情况,则会根据火势大小将火源周围的建筑物拆除,留出一段距离作隔离带,以阻止火势蔓延(《宋会要辑稿·刑法》),这个方法至今仍在使用。

京师之外,地方救火的情况在《作邑自箴》、《庆元条法事类》中都有记载。

包括宋代邻保之间有救火的义务,通常是诸州县镇寨的居民每十家结为一甲,选一家为甲头。

将各户的户主名录于一牌,盖章或画押后交由甲头保管。

火灾发生时,由甲头召集,每家出一人参与救火。

火灭之后,再按牌点名,检查是否有人失职不来。

如果该到而不到,当事人及相关负责人都要受到惩罚。

而且火灾发生后,“潜火队”赶往现场救火时,还会享有一些特权,比如路遇高官,可不必避路让道,“诸应避路者,遇有急切事,谓救火之类,不容久待者,许横绝弛过”。

在古代,路上相遇,有民让官、贱让贵先行之礼,但“潜火队”可不受这一礼法约束。

“潜火兵”救灾,不允许半点违慢,“如有违误,定行军法治之”。

如果“潜火兵”在救火过程中受伤,则由政府负责治疗并给予奖赏。

“若救火军卒重伤者,所司差官相视伤处,支给犒赏,差医诊治”。

“潜火兵”享有比较丰厚的薪水,所有的消防器材也由官府购置、保养。

“仍以官钱量置救火器具,官为收掌,有损阙,即时增补”。

至少在当时世界而言,宋朝政府设立的这一套城市治理制度,是非常先进、卓越于世的。

同时火灾发生后,必追究肇事者、相关负责人、趁火打劫者的法律责任。

对肇事者的处罚区别失火与放火。

失火是因疏忽,放火则是故意而为。

失火与纵火动机不同,受到的责罚也不同。

放火的处罚要重,往往大赦时也不会减免。

有的肇事者为了逃脱法律的制裁,火起后逃跑。

为了早日将其绳之以法,宋代制订了赏罚政策,发动百姓,捉拿肇事者归案。

捕到凶手后给予赏钱,寄放赃物、包庇犯人之家当在规定日限内自首,否则将会被治罪。

官员没有觉察失火、救火不力,或不能捕获肇事者时,都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负责官员因没有觉察失火而受到惩罚的例子有很多,如滑州节度使张建丰就坐此免官。

官员救火不力也会受到处罚。

州城失火,都监应即时救火,由通判监督,违反者,各杖八十。

都监、通判虽已尽力,仍延烧官私舍宅二百间以上者,都监、通判则被杖六十,并上报朝廷听候处置。

如烧三百间以上,知州也得受到同样的处罚。

如果不能将放火者捕获,官员也会被治罪。

对官吏的惩罚是为了引起他们对救火的重视,使法律条文不至于成为一纸空文,同时促使官吏们积极组织和监督救火,以减少火灾带来的损失。

宋代对趁火打劫者的惩处也很严厉,如建隆三年,内酒坊起火,坊与三司相连,工徒“突入省署”,乘火为盗者有五十人,皆“命斩于诸门”,后经“宰臣极谏”,还是杀了三十八人。

从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宋朝在火灾方面是有比较严格的制度,但很可惜啊,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严厉的执行者,终将会腐朽。

不过好在,虽然先前那些负责瞭望的官兵玩忽职守,没有发现大火烧起的苗头,但是现在真的彻底烧起来后,也是让得他们终于认真了起来,开始拼命救火。

因为这事关着他们的饭碗甚至脑袋,一个个都是不敢有丝毫携带,再加上在众多武举生的帮助下,终于,花费了将近一晚上的时间,总算将这场大火给扑灭了。

……

……

……

?